传统课堂和未来教室两者在教师的教学方式上有何不同

2025-04-10 14:52:37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从传统课堂转变到未来课堂,这是一个必然的过程吗?无论从历史的发展,还是信息技术革命的进程来看,这个问题的回答必然是肯定的。几十年前,也许我们还无法想象脱离文书进行工作,如今人们大部分的工作都依赖于电脑。同样的,课堂的转型也到了刻不容缓的时间点,至于如何转型、怎样转型,很多人都在进行探索,但毋庸置疑的是,未来课堂将带给师生革命性的教与学的改变。
  未来课堂有着许多先进的设备,环境舒适且能满足各种教与学的需要。但并不是有了这些设备和系统,就可以称之为未来课堂的。

  拥有新的师生关系

  传统课堂的设计和教学都是以教师为本,更多考虑的是如何方便教师,方便教学,而没有给学生以足够的关注,更没有关心学生的学习体验。这种教师讲课、学生听课的模式,以及讲台黑板的布置,强迫学生将目光集中在教师身上,也强迫教师必须成为课堂的主导者。同时,传统的课堂造就了传统的师生关系。教师是主动的支配者,而学生则是被动的服从者。由此产生,学生必须听从教师,只有听话的学生才是好学生;教师必须管住学生,管不住学生的教师不是好教师等观点。拥有课堂主导权的教师势必无法和学生在同一水平线上。师生不能在平等的水平上交流意见,甚至不能在平等的位置探讨学科知识。教师越是尽心“浇灌”,学生越是不用“消化”。学生从不用思考到不会思考,从不用参与课堂到不会参与,更不用说自主学习了。
  未来课堂从设计之初便秉承“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新型的课堂也在暗示着师生关系的改变。教师所要做的是展现知识的魅力,提供给学生足够的支撑,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中来。教师和学生在知识学习中处于平等的地位。未来课堂为两者提供了多种交流的手段,拥有学习主动权的学生自然会变得更为积极,进而爱上学习。

  强调协作自主学习

  未来课堂不再强调以教师讲授为主,而是以促进学生进行个体学习和社会化学习为主。因此在课堂里,必须增加学生自主思考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将学习的主导权交还给学生。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主要起到促进作用。
  未来课堂更强调学生之间采用协作式的学习方式,安装的设备和使用的系统能支持学生的群体或团队学习。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们能够协同合作开展知识创新,最终实现知识共享。知识只有通过相互交流、学习、共享才能得到发展,知识共享的范围越广,其利用增值的效果越好。知识只有被更多的人共享,才能使知识的拥有者获得更大的收益。因此,对教师而言,协助鼓励学生开展交流学习比灌输课本知识显得更为重要。
  在未来课堂的学习中,学生个体技能培养的主要是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信息素养、媒体素养和ICT素养,以及学生能够具备自主、灵活性及适应性,主动和自我管理。社会化方面的技能包括合作问题的解决、沟通和交流的能力,进行社会化学习所需的信息素养和技术素养,社交、全球意识和跨文化理解能力,以及合作精神、责任意识和领导力等。学生必须在充分的交流合作中,获得沟通和交流能力的培养。显然,在未来课堂中只有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才能达到这些目标。

  充分发挥互动的作用

  互动是未来课堂的核心之一,未来课堂的互动除了人与人之间的人际互动外,还包括人、技术、环境、资源等要素之间的互动。
  未来课堂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表现形式可以是多元,不再是学生相互讨论或学生回答问题似的交流。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和教师之间、师生与专家学者、课堂上的师生与课堂外的人,都可以进行互动。而教师、学生之间的互动,也会更多表现为对学生学习的支持。专家学者则可以帮助教师完成教学过程的组织与辅导,为学生提供学习知识,帮助教师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等。
  在未来课堂上,师生与教学资源之间也在不停地进行互动。教师和学生可以从系统中调取预设的资源,在学习过程中则能不断对这些资源进行注解和操作。而这些注解和操作又会成为新的资源,可供教师学生在其他时段使用。于是,学生就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也隐约成为教学资源的创造参与者,这将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
  通过实时反馈系统,使教师能通过系统和学生的手持电子设备进行互动,开展提问、测验和其他交互教学活动。这能有效地打破教师单方讲解,学生独自听课的学习状态,提高师生间的互动。透过问答,教师就能马上诊断学生的学习成效,实时进行补救教学。

回答2:

根据课程的不同,老师的教学方式可以灵活选用,而不是单一固定的。

回答3:

传统课堂在教学方式主要采取“满堂灌”的方式,新式课堂主要采取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