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试验时什么时候用坩埚,什么时候用蒸发皿

2025-04-05 15:52:06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化学试验时,固体用坩埚灼烧,溶液用蒸发皿蒸发掉溶剂留下溶质。

坩埚是化学仪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作用是灼烧固体物质,溶液的蒸发、浓缩或结晶(如果有蒸发皿,应该选择蒸发皿。当然坩埚也可以用于溶液的蒸发、浓缩或结晶)。

蒸发皿在一般实验中,当需蒸发溶液体积较小时,可在蒸发皿中直接蒸发。对于非可燃性溶液,若溶液很稀,物质对热稳定性又较好时,蒸发皿可以放置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或煤气灯直接加热蒸发,待溶液变浓时再转移至水浴上加热蒸发。

对于可燃性有机溶液,若溶液较浓,物质对热稳定性较差时,则应在通风橱内用水浴间接加热蒸发。

扩展资料:

蒸发皿与坩埚区别:

1、用途不同:坩埚可以加热不含水的物质,比如熔化非腐蚀性盐类、灼烧沉淀、碳化或灰化某些复杂试样等;蒸发皿一般用于蒸发溶液。

2、材料不同:坩埚的材料必须耐高温,陶瓷的坩埚使用的温度上限约为800度;石英的坩埚可以在1000度以上的高温使用,蒸发皿通常为普通玻璃制和陶瓷的,使用温度应该多在400度以下。

3、加热方式不同:坩埚可以直接加热,或者放进高温加热炉中加热;陶瓷制蒸发皿也可用明火直接加热,玻璃制蒸发皿一般要垫上石棉网才能加热。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坩埚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蒸发皿

回答2:

固体用坩埚灼烧,溶液用蒸发皿蒸发掉溶剂,留下溶质。

回答3:

蒸发皿与坩埚都是辅助加热化学试剂类器皿。
  不同点在于,蒸发皿开口广、无盖,坩埚内容大、有盖。
  这就是说如果浓缩溶液、从溶液析出结晶虽然两者都可以达成目标,但是采用开口广的蒸发皿更加速度;如果需要持续性高温,那么要选用有盖的坩埚进行足够时间的保温,蒸发皿没有盖子无法达到更高温度。
  以下实验用蒸发皿可进行:
  蒸发液体、从溶液中析出结晶类实验,如从氯化钠溶液析出食盐结晶;
  浓缩溶液类实验,如浓缩海水提高光谱实验效率;
  干燥固体样品类实验,如干燥过滤出来的沉淀;

  以下实验用坩埚可进行:
  蒸发液体、从溶液中析出结晶类实验;
  浓缩溶液类实验;
  干燥固体样品类实验;(以上三种实验最好采用蒸发皿进行,因为蒸发皿底盘大、开口广,更擅长蒸腾溶剂分子)
  高温灼烧固体类实验,如灼烧碳酸钙至分解;
  熔融类实验,如熔化氢氧化钠这类熔点高的物质,也可以熔化金属;
  高温反应类实验,把坩埚暂时作为高温反应的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