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信息社会,传播与沟通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而传播与沟通的一个基本组成就是符号。没有符号,便不能进行有效的传播与沟通。所谓符号,是一种代表人的思想、意愿的通用的记号或标志。任何有含义的东西都可以是符号。它可以是文字、图像、声音、记号或某个具有特殊象征意义的具体事物。它是人们借以传递信息的载体和交流思想感情的手段。人类创造符号,使用符号来表达意愿,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无论是言语符号,还是非言语符号,都与某一含义相联系。因此,我们正确理解和把握符号与含义的关系,对于我们实现积极传播与沟通,提高传播沟通效果,促进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转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 一定的符号,其含义往往是具体的,符号与含义在一定条件下相互统一。一般说来,符号表达的含义是一定的,这也是人们能够进行正常传播与沟通的基础。我们在生活中不难发现一段文字,一幅图像往往表达的含义是具体的、特定的。比如一段记载葡萄栽植技术的图象,它传达的含义就是如何种植葡萄。在这方面是不会产生岐义的。一篇记录小麦耐寒品性的文字,就是告诉我们要如何因地制宜,人们也不会将其理解成交通法规。所以,特定符号的特定含义 ,为人们进行正常的传播与沟通提供了前提,也为人们进行有效的积极的沟通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在课堂上,老师的目光这一符号所表现的含义是很生动具体的。当有的学生在打闹或搞小动作时,老师不管领读课文或是在黑板上写字,只要停下来用眼睛扫视一下学生,学生便了解了老师的意图,转而保持肃静,认真听课。这时候老师的“目光”这一符号与其含义是统一的。正确把握符号和含义的统一,就要求我们在人际沟通过程中,要准确运用相应符号,以收到最佳的沟通效果。例如对“面部表情”这一符号,我们应提倡诚实自然的自我表露。尤其在农技推广过程中,在与农民的直接面对面的沟通过程中,对微笑这一表情要常用不辍。因为微笑是面部表情中最引人注目的,它可以告诉人们友谊、和善与爱心,可以使农民在轻松的气氛中领会沟通的含义,可以使我们的农技推广收到最佳的效果。二、 同样的符号在不同人看来,可能其含义不同,符号与含义有时呈现差异性,出现不对称关系。同样的符号,在不同人看来,可能其含义不同。因为含义是属于个人的,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得来的,是对某种事物反应的总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符号是编制符号的人遇到某一特定问题时对某种状态的速记。为了统一,人们通过学习行为来理解某些符号,以达到沟通的目的。即使这样,每个人的理解也是有区别的。当同用一种符号时,就是两种生活交叉在一起。这种交叉包含了两人所积累的经验、头脑中的构象、对价值的判断和态度。正因为如此,符号与含义以对不同的人,不同的背景,甚至于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候,都有着某种程度的不同。人们所常说的一千个读者心中便有一千个哈坶雷特,及不同人看同一部《红楼梦》会有不同的林黛玉一样,都是人们对同一符号的不同的含义的理解。在人际交往沟通过程中这种现象也是常见的。比如对“拍肩膀”这一体态言语符号,有的人可能理解为信任、勇气和力量,有的人也可能理解为“无可奈何”的情绪。人不同也就导致了对同一符号的含义的不同理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就较好地说明了符号与含义的差异性及不对称性关系。所以我们在具体工作中就要灵活运用这种不对称关系,在与他人的沟通过程中达到一箭双雕,一石多鸟的目标。三、 符号与含义有时受特定条件制约、互为规范。符号与含义受特定条件的制约,有时具有规范性。一定的符号在特定的条件下,具有某种特定的含义。这种规范性是指一个社会群体或一个民族受着特定文化传统的影响,长期以来对某些符号所产生的社会认同。在运用这些符号时,要考虑沟通对象的年龄因素、文化因素、民族因素、心理因素、环境因素、社会道德因素等,一旦忽略某种符号的特有的规范性,便会造成误解和障碍,把沟通的桥变成了沟通的墙。比如“拥抱”这一体态性言语符号,在西方男女相见均可以拥抱以示亲密,而我国则不行,如果一个男同志和一个女同志初次见面就以拥抱作为接触方式,就犯了大忌,沟通效果如何,不言而喻。因此,符号与含义的互为规范性使沟通过程既呈现丰富多彩的生动性,又呈现循规蹈矩的规范性,使传播与沟通中的符号与含义,与时俱进的发展。这也就要求我们在与农民的沟通中要注意各种符号的规范性,该用什么样的符号,要注意选择,杜绝不规范的符号,切实使农民敢于与我们沟通,喜欢与我们沟通,在不断沟通中奔向小康路。总之,传播与沟通中的符号与含义的关系,在一定条件下是统一的,不对称的和互为规范的。正确掌握符号与含义的关系,可以使基层农村工作者站在更高的角度和更宽的层面上,以一种新的视角来审视我们的传播沟通行为,增强做好推广工作的自觉性和创造性,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这个还是你自己写比较好吧,去看下(社会科学前沿 )吧,找些合适的资料参考再写会事半功倍
论传播与沟通过程中的人际关系
摘要:在学习传播与沟通的过程中,谈谈自己对沟通过程中人际关系的认识,同时将沟通对人际关系的所带来的影响作重点阐述。
关键词:传播 沟通 人际关系
1 传播与沟通的定义
传播与沟通是一个信息传递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传者与受传者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利用适当的渠道(方式和方法)相互传递信息、相互交流和相互影响,预期达到信息共享和相互理解的目的。其实传播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5个基本要素(传者、受传者、信息、渠道、相互理解)。同时也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单向传播和双向沟通。
2 传播与沟通过程中的人际关系
2.1人际沟通与大众传播的主要区别
人际沟通是一种活动。是指人与人之间的面对面的信息交流。人际沟通不仅包括语言沟通,而且包括非语言沟通。与大众传播比较起来,反馈是一个主要区别点之一。大众传播和人际沟通相比,大众传播的特点表现在:1、大众传播一般通过传播媒介进行传播,人际沟通往往是面对面的交流。2、大众传播为单向传播,反馈较难,人际沟通为双向沟通,反馈容易。3、大众传播的听众或观众人数多,影响面大;人际沟通的听众人数少,影响面小。4、大众传播的信息传播速度快,人际沟通的信息传播速度慢。5、大众传播能够强化所表达的信息能力强,人际沟通强化所表达的信息能力弱。6、大众传播对受众的选择性差,人际传播对受众的选择性强。7、大众传播有利于受传者获得信息和知识,人际沟通有利于受传者改变态度和行为。
2.2 人际沟通价值的认同
一个人的成功,15%是靠专业知识,85%是靠人际关系与处事能力。沟通起源于意识到对方的存在。人与人的沟通之所以发生是因为人与人之间本身存在着一种自认的关系,这种关系表现为同类的吸引力。只要有人在的地方,就会有传播与沟通发生。如果不讲内向沟通包括进来的话,只谈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形式,只要意识到对方的存在,就会发生信息交流,就会出现沟通行为。
在路边的里程碑与在路上通过的人,在路边树立的广告牌或什么饭店的名称,或者邀请行者止步去就餐的标语竖立在那儿,不存在什么沟通关系,但假如某人需要并注意到了这个符号,他们之间便开始了沟通。
人与人之间沟通价值观的认同也很重要,人们一旦从意识到对方的存在而开始沟通以后个人间就会通过沟通而相互影响着。沟通关系是指所创造的往基于我们自己的思想基础上。也就是说,在沟通中,我们很在乎别人的反应。这种关系有时也受到人与人距离的影响。因此所生产的传播与沟通产品越容易出现误差。
2.3沟通过程中人际关系的艺术
2.3.1经常分析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
影响人际关系亲疏程度的主要因素有四个方面:(1)空间距离的远近。(2)人与人彼此交往的频率。(3)人与人观念态度的相似性。(4)人与人彼此需要的互补性。除了上诉四个方面的因素外,还有几个值得注意方面。(5)质结构是否良好。(6)人的性格、品德、气质各异,这也是影响人际关系的重要方面。
2.3.2调适人际关系的艺术应当多元化。
基于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和微妙性,其调适的方法也应当是多种多样的,没有一套能适用于不同素质的人和不同环境的通用方法,应当随机制宜,随人而异。
有效沟通是两个人兴趣点的结合。沟通不仅需要一方具有某方面想交流的动机,另一方面也要有需求,这样才能使沟通成为可能。我们回到开始,沟通起始于意识到对方的存在,强调一方沟通动机的开始。如果一方对另一方没有兴趣,也不会使沟通有效进行下去。从某种意义上说,沟通是一个相互给予或获取的过程。因为沟通需要时间和能量投入。
在传播与沟通过程中,我认为人际关系与沟通也是相当重要的。两者会彼此影响、两者可以互补,也能够相克。人际关系良好,沟通比较顺畅。沟通良好,也能够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反过来说,人际关系不良,增加沟通和困难。沟通不良,促使人际关系变坏。
3 总结分析
不善于沟通的人,一定要加强人际关系,来弥补自己的缺失。人际关系不是很好的人,最好培养沟通的能力,以求改善人际关系。事实上,两者之一获得改善,对两者都有所助益。人际沟通的基本条件,是心中要有这些聚集在一起的人的存在,被窃以尊重的心情,来和每一个人作良性的互动。既不能够偏重某些人,使其他人的感觉受到冷落,也不应该只顾自己,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爱说什么就说什么,因为这样的沟通,只能算是自己在表达意见,完全没有顾虑到人际关系的因素。善于沟通的人,必须随时顾及可能产生的人际关系,以免无意中破坏自己的人际不安袭,造成恶劣的沟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