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北段隐伏-半隐伏岩体的遥感预测

2025-04-06 03:05:14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大量的实际资料研究表明,A级环形构造和B级环形构造是深部和中部岩浆侵入就位的结果。C级环形构造多是浅部岩浆的侵入作用、成矿作用和火山作用的产物,多数与岩浆活动有关。A级环形构造提供了区域岩浆构造活动背景,反映的是地壳深部岩浆活动(岩基)的特征;B级环形构造反映的是地壳中局部岩浆活动(岩株)的特征;C级环形构造多数反映地壳浅部岩浆活动(岩枝)的特征。三者在空间上有明显的组合关系,A级环形构造一般反映的是深部岩浆的活动中心,起着中部地壳相对薄弱地段分配或分流岩浆的作用;B级环形构造一般是处于中部地壳相对薄弱地段受到岩浆的侵入作用而形成的,并起着为浅部地壳的相对薄弱地段分配或分流岩浆的作用;C级环形构造一般是处于浅部地壳相对薄弱地段受到岩浆的侵入作用、成矿作用、中心式火山喷发作用而形成的。对于成矿作用和地质找矿而言,研究浅部的C级环形构造更有直接的找矿意义。C级环形构造在空间分布上,常常成群密集分布在两个以上B级环形构造的交集处和B级环形构造与区域性断裂构造的交汇处,对区内已知矿床和小规模岩浆侵入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根据C级环形构造的分布特征,结合野外检查结果,本区共圈定出19个隐伏-半隐伏岩体区。各隐伏-半隐伏岩体预测区与重力负场和局部磁异常密切相关,多分布在重力垂向二阶导数负场圈闭的边缘,少数坐落在重力垂向二阶导数负场圈闭内的低值中心上。各隐伏-半隐伏岩体预测区内均有局部磁异常分布。区内已知内生金属矿床集中区往往与隐伏-半隐伏岩体预测区的空间分布有明显的一致性和相关性,如栾木厂、廉巴岭、矾山镇、风凉沟等隐伏-半隐伏岩体预测区的范围内均发育有多处内生金属矿床(点)。此外,我们在解译各隐伏-半隐伏岩体预测区内常常发现有小岩体、小岩株等出露,表明隐伏岩体在遥感影像上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对各隐伏-半隐伏岩体预测区内的遥感地质构造特征简述如下:

7.4.1 黄石口隐伏-半隐伏岩体区

在工作区西南端唐县黄石口村一带,位于一级环形构造A3(涞源环形构造)的南部,二级环形构造B13和B14环形构造交汇部位的南侧,包括了C125、C126、C127、C128、C129、C130、C131 等3级环形构造(图版Ⅵ-1)。该区域出露岩石主要为太古宙斜长角闪片麻岩,其内花岗质脉岩较发育。北北东向断裂带与北西西向断裂交汇。在C129 环的中部见有一钾长花岗岩露头,C128环的中部有一公路通过,路南剖面上见一细粒钾长花岗岩小岩株侵入到斜长角闪片麻岩中,岩体尚未出露地表(图版Ⅳ-2);在C125环的中部有一铁矿,在矿井中挖出的岩矿石中见有矽卡岩,岩石中见有晶型完好的石榴子石等接触交代变质特征矿物,说明有隐伏岩体存在。

7.4.2 窑峪口隐伏-半隐伏岩体区

在工作区西南角涞源县窑峪口一带,位于涞源环形构造(A3)的西南部,B13环形构造内南侧,包括C116、C117、C118、C119等C级环形构造(图版Ⅵ-2)。区内出露岩石主要为太古宙斜长角闪片麻岩和长城系白云岩等。北北东向断裂和北东向断裂较发育。环形构造区内的断裂破碎带普遍有矿化蚀变现象。在C119环形构造内发育着一条产状近直立的北东向破碎带,带内硅化、褐铁矿化、黄铁矿化强烈,并发育有石英脉和长英质伟晶岩脉。在C117环形构造内见有闪长岩侵入体。在C116环形构造内见有细粒石英正长岩侵入体和多条闪长玢岩岩脉。预测有隐伏岩体存在。

7.4.3 栾木厂隐伏-半隐伏岩体区

在工作区南部易县栾木厂一带,位于涞源环形构造(A3)的南部,B14环形构造内,包括C142、C143、C144、C145等C级环形构造(图版Ⅵ-3)。区内出露岩石主要为太古宙斜长角闪片麻岩和长城系白云岩等。该区一个显著特点是长城系白云岩普遍大理岩化,有些地点出露接触变质的大理岩,如在西白银洼一带见有大规模巨厚层蚀变大理岩。区内有多处金矿点,矿石中常含大量的黄铁矿,且黄铜矿化明显。上述现象说明有较大的隐伏岩体存在。

7.4.4 廉巴岭隐伏-半隐伏岩体区

在涞源县廉巴岭一带,位于涞源环形构造(A3)与大河南环形构造(A2)交汇区域的东部,B16环形构造与B12环形构造的交集处,王安镇岩体西北部的接触带上。由C81、C82、C83、C84等C级环形构造构成(图版Ⅵ-4)。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蓟县系、青白口系、寒武系和奥陶系等,岩浆岩主要为中生代的中细粒石英二长闪长岩。区内有中型铅锌矿1个、小型铜矿4个、小型铁矿2个,出露小岩体1个。

7.4.5 偏道子隐伏-半隐伏岩体区

在工作区中南部涞水县偏道子村一带,位于大河南环形构造(A2)的南部,B10环形构造的南部环内侧,B12环形构造东北部环边缘,包括C92、C93、C94、C95等C级环形构造(图版Ⅵ-5)。区内出露岩石主要为长城系和蓟县系白云岩等。野外检查发现在野狐村一带有细粒花岗斑岩出露,岩体附近的白云岩普遍大理岩化,1∶5万区调资料也标明该区域有白垩纪细粒正长花岗岩侵入体出露。

7.4.6 宋各庄隐伏-半隐伏岩体区

在工作区东南部涞水县宋各庄一带,位于大河南环形构造(A2)的东南边缘,B10环形构造东南环外侧,包括C99、C100、C101、C103等C级环形构造(图版Ⅵ-6)。区内出露岩石主要为长城系和蓟县系白云岩等。野外发现有侵入体露头。

7.4.7 蒲洼隐伏-半隐伏岩体区

在工作区东南部北京市房山区蒲洼村一带,位于大河南环形构造(A2)的中东部,B10和B11环形构造叠合部位,包括C77、C78、C79、C102等C级环形构造(图版Ⅶ-1)。区内出露岩石主要为中元古界和古生界盖层岩系,北东向断裂与北西向断裂在预测区内交汇。区内有多处内生金属矿床(点)分布。

7.4.8 其中口隐伏-半隐伏岩体区

在工作区中南部易县其中口一带,位于大河南环形构造(A2)与涞源环形构造(A3)的叠合部位,多个B级环形构造交汇处,包括C88、C89、C90、C91等C 级环形构造(图版Ⅶ-2)。区内出露岩石主要为长城系和蓟县系白云岩等。北北东向的乌龙沟—上黄旗断裂带的主体断裂通过本区域。区内白云岩普遍大理岩化,有多期次的侵入体出露,主要为中粗粒钾长花岗岩、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和细粒钾长花岗岩等。

7.4.9 矾山镇隐伏-半隐伏岩体区

在工作区中北部怀来县矾山镇一带,位于大河南环形构造(A2)的北部,B6和B7环形构造叠合处,包括C39、C40、C41、C42、C43、C44、C57、C58等C级环形构造(图版Ⅶ-3)。区内出露岩石主要为蓟县系白云岩等。北北东向的乌龙沟—上黄旗断裂带的主体断裂通过本区域并与北东向断裂交汇。C39、C40、C43、C44等环内或边缘均见有侵入体,有多处内生金属矿床(点)产出。

7.4.10 端云观隐伏-半隐伏岩体区

在工作区中东北部怀来县端云观一带,位于大河南环形构造(A2)与崇礼环形构造(A1)结合部位的东侧,B19环形构造内,包括C25、C26、C27 等C级环形构造(图版Ⅶ-4)。区内出露岩石主要为长城系白云岩及中生代火山岩。北西向和北东向线性构造发育。环区内有多处侵入体出露,且有多处内生金属矿床(点)产出。

7.4.11 黑山寺隐伏-半隐伏岩体区

在工作区中北部涿鹿县黑山寺一带,位于大河南环形构造(A2)北部,B6环形构造内,包括C29、C30、C31、C32等C级环形构造(图版Ⅶ-5)。区内出露岩石主要为中元古代盖层岩系,有少量的太古宙结晶基底岩系。该预测区处于北东向构造带内。区内有中生代侵入体出露及多处内生金属矿产分布。

7.4.12 大堡隐伏-半隐伏岩体区

在工作区中北部涿鹿县大堡村一带,位于大河南环形构造(A2)西北边缘,多个B级环形构造交汇处,包括C33、C34、C35、C36、C37、C38等C级环形构造(图版Ⅶ-6)。区内出露岩石主要为中元古代盖层碳酸盐岩系,有少量的太古宙结晶基底岩系和中生代火山岩系。北西西向线性构造发育。在C37 与C38交汇北侧见有隐爆角砾岩筒,角砾成分为碳酸盐岩,硅质胶结,褐铁矿化,围岩大理岩化。见有正长花岗岩侵入体露头。

7.4.13 路家河隐伏-半隐伏岩体区

在工作区东北部北京市延庆县路家河一带,位于崇礼环形构造(A1)南部,B2环形构造东南边缘,B18环形构造东部,包括C14、C15、C16、C22等C级环形构造(图版Ⅷ-1)。区内出露岩石主要为中元古代碳酸盐岩系和中生代火山岩系,北东向断裂发育。西部为已知的大海坨岩体。

7.4.14 龙关隐伏-半隐伏岩体区

在工作区北部赤城县龙关一带,位于崇礼环形构造(A1)南部,B2环形构造东部,包括C3、C4、C5、C6、C135等C级环形构造(图版Ⅷ-2)。区内出露岩石主要为中元古代碳酸盐岩系和中生代火山岩系,近东西向断裂发育,有中生代侵入体和潜火山岩出露。

7.4.15 风凉沟隐伏-半隐伏岩体区

在工作区西南部涞源风凉沟一带,位于涞源环形构造(A3)中心部位,B17环形构造南部边缘与北北东向断裂带的交割处,包括C120、C121、C122、C123等C级环形构造(图版Ⅷ-3)。区内出露岩石主要为中生代中酸性侵入岩和分布于其顶部的中元古代碳酸盐岩。区内有中型铜矿1个、小型铜矿5个、小型铁矿2个。

7.4.16 贾家营隐伏-半隐伏岩体区

在工作区北部宣化东侧贾家营—柳沟一带,位于崇礼环形构造(A1)南部,B1环形构造的边缘外侧,包括C17、C18、C19、C20等C级环形构造(图版Ⅷ-4)。区内出露岩石主要为中元古代碳酸盐岩系、中生代火山岩和第四系,近东西向断裂发育。

7.4.17 茶山隐伏-半隐伏岩体区

在工作区中部蔚县东南的茶山一带,位于大河南环形构造(A2)西南部,B19环形构造的中心部位。该隐伏—半隐伏岩体预测区包含了C63、C64、C65、C66、C67、C68等C级环形构造(图版Ⅷ-4)。区内出露岩石主要为早古生代碳酸盐岩和侏罗纪火山岩。发育有北北东向和北东向断裂。

7.4.18 西山北隐伏-半隐伏岩体区

在工作区南部易县东南部西山北一带,位于王安镇环形构造(A3)的东南部,B15环形构造的南部,包括C136、C137、C139、C140、C149、C152等C级环形构造(图版Ⅷ-5)。区内出露岩石主要为中元古界碳酸盐岩和第四系。

7.4.19 铁关台隐伏-半隐伏岩体区

在工作区中南部易县西部紫荆关—铁关台一带,位于王安镇环形构造(A3)的中东部,B15环形构造的北部,包括C110、C111、C112、C132等C级环形构造(图版Ⅷ-6)。区内出露岩石主要为中太古界变质岩和中生代中酸性岩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