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是指:
在保持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不变的条件下,随着一种商品消费数量的增加,消费者增加一单位该商品而愿意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是逐渐减少的,即随着一种商品数量的增加,它对另外一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
随着第一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同时第二种商品消费量减少,结果第二种商品相对稀缺,因而消费者就会更偏爱第二种商品。这时,只有得到更多的第一种商品,消费者才愿意放弃这种稀缺的商品。
一般来说,一个人所消费的某种商品的数量增加时,在一定范围内所获得的总效用也会增加。但物品的边际效用,随所消费物品数量的增加而有递减的趋势。当边际效用递减到等于零以至变为负数时,总效用就不再增加以至减少。
简单来讲:
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就是,随着对X商品消费数量的不断增加,由该商品所能带来的边际效用不断减少,增加一单位的X商品所能替代Y商品的数量不断减少。也即消费者为了得到一个单位的X所愿意放弃的商品Y的数量不断减少。
可以看出,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的存在是由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所致。这实质上也是典型的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的根本原因。它衡量的是,从无差异曲线上的一点转移到另一点时,为保持满足程度不变,两种商品之间的替代比例。边际替代率是一个点概念,即其在无差异曲线上的各点取值不同。在无差异曲线上任一点的边际替代率等于该点上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
边际替代率取值为负,是因为要保证效用水平的不变,在增加一种商品X消费数量的同时,必须减少对另一种商品Y的消费数量。随着对X消费数量的不断增加,由于该商品所能带来的边际效用不断减少,增加一单位的X商品所能替代的Y商品的数量不断减少。也即消费者为了得到一个单位的X所愿意放弃的商品Y的数量不断减少。这也就是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然而需要说明的是,随着商品性质的改变或者消费者偏好的特殊性,无差异曲线也不一定就凸向原点。
举例说明
例如完全替代的两种商品,它们之间的边际替代率为一常数,这时无差异曲线为一直线,斜率不变。这种情形表明消费者关心的是两种商品的总数量,而非其差异。
又例如完全互补的两种商品,它们之间不存在任何替代,而是始终以一种固定比例捆绑消费。这是其无差异曲线就呈现为一直角线。好比说左鞋和右鞋、牙膏和牙刷。
商品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是指:在保持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不变的条件下,随着一种商品消费数量的增加,消费者增加一单位该商品而愿意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是逐渐减少的,即随着一种商品数量的增加,它对另外一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
随着第一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同时第二种商品消费量减少,结果第二种商品相对稀缺,因而消费者就会更偏爱第二种商品。这时,只有得到更多的第一种商品,消费者才愿意放弃这种稀缺的商品。
一般来说,一个人所消费的某种商品的数量增加时,在一定范围内所获得的总效用也会增加。但物品的边际效用,随所消费物品数量的增加而有递减的趋势。当边际效用递减到等于零以至变为负数时,总效用就不再增加以至减少。
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就是,随着对X商品消费数量的不断增加,由该商品所能带来的边际效用不断减少,增加一单位的X商品所能替代Y商品的数量不断减少。也即消费者为了得到一个单位的X所愿意放弃的商品Y的数量不断减少。
可以看出,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的存在是由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所致。这实质上也是典型的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