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一个女人掌权四十余年,让大清这条破船在“三千年惊变”的惊涛骇浪中撑了这么久,绝对不可能是一个笨蛋,肯定是一个极其精通权术的聪明人。很多人看史书,总觉得那些历史人物怎么这样那样的愚蠢,比如慈禧太后,在“庚子之乱”中怎么会蠢到同时向世界各国宣战呢?其实历史的真相远没有我们看到的表面那么简单,看似一系列愚蠢操作的背后,是当事者的精心设计,只是我们没有深入了解其中内幕罢了。
你说慈禧以为宫外面一个鸡蛋卖一两银子很有可能,因为她根本不关心这个,但你要说慈禧不知道洋鬼子的厉害那是不可能的。
当年仅英法两国联军就攻破了坚固的北京城,烧掉了圆明园,吓得咸丰带着慈禧狼狈西逃,不久惊病交加的咸丰就死在热河,这是慈禧亲身经历的痛事;前几年甲午战争中日本人又消灭了强大的北洋水师,这些慈禧作为掌权者不懂吗?你说慈禧怎么会不了解洋鬼子的厉害呢?
而且慈禧对各国宣战这事处处透着诡异,宣战诏书其实并未递交各国公使,只是对全国臣民下达的,也就是说她单方面号召全国军民起来去打洋鬼子,但在西方法律程序上来说却并没有真正和各国宣战。
而且攻打洋人的主力是义和团,不是清朝军队。
什么是义和团?“义”者义务也,非职务也。通俗讲打洋鬼子的是义务人员,志愿人员,是民间自发的行为,反正和朝廷和我没有直接关系。
要打洋鬼子她又不先召集好全国军队就匆匆下达,只派一群乱哄哄的义务人员去打,宣战有如儿戏,有这样打战的吗?那慈禧为何还要貌似愚蠢的宣战呢?其实这是慈禧精心设计的一盘大棋。
我们先看义和团是怎么在中国大地上出现的,在当时的中国北方社会,由于太平军和捻军各派造反人员不断冲击,朝廷威望大损,虽然最终被剿灭,但旧秩序已乱,残存造反人员散入社会,如同革命的播种机一般布下了一个个火种;洋大人的势力又渐渐伸进了中国大地,大大削弱了官府的权威,一个洋神父就可以对各级中国地方官员指手划脚,一个入教的教民就不必再害怕官府,中国大地上形成了多股势力并存的局面。洋人虽厉害威风却并不负责管事,只负责搅事搞事,官府想管事却没有了往日权威,再也无力整治管理社会,这就形成了权力真空,所以义和团开始兴起,然后借朝廷内复杂的权力斗争急剧壮大起来。
当时的中国国内形势是:南方各路军阀借剿灭太平军的机会壮大起来,实际形成南方藩镇割据的局面,水泼不进,慈禧根本指挥不动。派一个马新贻去当两江总督被人莫名其妙的干掉,酿成惊天“刺马”一案,最后草草结案,只能望南兴叹。而北方各种势力人物眼见天下大乱,便打着“扶清灭洋”等各种流行旗号纷纷冒了出来,希望能在这乱世中有所作为。
还有义和团在遍地乱窜,搅得北方风尘滚滚唱英雄。
在朝廷内部也很乱。由于慈禧刚刚把光绪囚禁起来,有的人要改立新君,有的人要重新归政光绪。尤其是要求改立新君一派呼声很大,能量也很大,他们是铁帽子皇族成员,位高权重,根基深厚,极力扶持义和团,有的人象载勋还不惜以皇亲重臣的身份加入义和团成为团员,然后鼓动利用义和团打击反对派,以此向慈禧施压,也许还存着借机把慈禧搞掉的心思(否则新君就算立起来也没有实际权力,还是慈禧的牵线木偶),一些人还和洋人搭上了线,借洋人的力量向慈禧施压让她退位让权,慈禧也面临着很大的内部压力。
内外各种重压如山,当时慈禧面临的局势就是这样,怎么办?
慈禧不愧是权力界的老手,面对如此错综复杂的局面,她以天下为格局,果断而精心设计了一大盘棋。一子落下举世皆惊,慈禧要向全世界宣战!
慈禧虽然是女人,虽然老了,却仍不乏放手一搏的勇气和智慧,就象她当年发动“辛酉政变”干掉肃顺一样。
慈禧真的蠢到要挑战全世界?当然不是这样,她的真实想法是驱虎吞狼,借着宣战让义和团和其他不听话的军阀和洋人打,借洋人的力量消灭这些不听话的家伙,同时又可以敲打一下洋人,让他们不要干涉我大清内政,不要以为我老婆子是好欺负的,老婆子被逼急了也会咬人的!
所以慈禧下了这样一份奇特的向世界宣战诏书。
慈禧宣战后就可以名正言顺的调集各路军阀入京参战,用爱国的大义来挤兑李鸿章等人,看你们来不来,不来,好,洋人入侵你们不出兵,那你们就是不爱国,就是不忠君爱民,李鸿章和其他军阀们的威望就没了,相反朝廷的威望树立起来了,削藩就容易操作了。如果你们来了,好,让你们去和洋鬼子打,把你们消耗掉,解决掉你们这些南方军阀,恢复我大清在南方的统治地位。这是一个来不来都要掉进去的坑。
再看后续事态发展,在奉旨围攻各国公使馆的时候,不明真相的义和团倒是很卖力,可慈禧的心腹荣禄,掌控着京师军队却根本不出力。有专家说荣禄也知道慈禧的命令不对,所以阳奉阴违,暗中极力保住洋人。开什么玩笑,荣禄是慈禧最重要的心腹,甚至有传言是慈禧的旧情人,是最了解慈禧心思的人,怎么可能阳奉阴违呢?怎么会在这种重大事情不和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呢?
真实情况就是:荣禄完全领悟了慈禧的心思意图,或者说他接到了慈禧的密旨,所以他表面上也在派军队进攻公使馆,其实却是围而不攻,假打真帮。真正目的是扣住这些公使作为人质,警告西方各国你们不要逼我,逼急了我把这些人质全干掉,什么两国交兵不斩来使的破规矩老婆子疯起来不管那一套。
荣禄的使命是保全自己的军事实力,这可是慈禧的嫡系军队力量,绝对不能有失,同时把这些人质牢牢控制在手里,监控事态进展以免失控。使馆最危急的时候,荣禄暗中给各国公使送水送粮,甚至给义和团背后捅刀子,努力和各国公使搞好关系,不让事态扩大,避免对方伤亡惨重而彻底翻脸,为将来和谈作准备。如果人质死了就不是人质,变成催命符了,同时也表明立场,把老佛爷自己和义和团做某种切割。
其他不听话慷慨激昂的各路人马,让他们去打,借洋鬼子的手消灭他们,当他们的人马都拼光了,荣禄就可以出来收拾残局总揽一切了。
后面的事正如慈禧所预想设计:不明真相的义和团一哄而上,可见识到了洋人的厉害,被打残了,打怕了,又被清军夹击,最终一哄而散,当然洋鬼子也死了不少,一切尽在她老人家掌控中。
再说南方,李鸿章接到开战的命令后,这种老滑头当然不上当,这明摆是一个坑,打死不也来,军队是他李鸿基自身权利地位的根本所在,不容有损。前不久北洋水师怎么败没的,其实就是让朝廷和日本两下夹击,同时李鸿章又想着保存实力一再退让,极力避战,导致输个精光。和来自乡下的义和团不一样,李鸿章常年和洋人打交道,见过世面,深知洋人的厉害,这次如果奉旨北上和洋鬼子打起来,把自己剩下的家底也打没了,那李鸿章就彻底完了,洋鬼子可比太平军捻匪厉害多了,僧格林沁这么牛八里桥一战几乎全军覆没,他李鸿章绝不会重蹈覆辙。
李鸿章混迹官场多年,自然也是权谋太极高手,所以他反将慈禧一军,称:此乱命也!
什么意思?这是乱命!也许是说这不是慈禧和皇帝下的命令,也许是说这命令是酒后胡言乱语,反正是不合格不正常的命令,为了保全我大清,为了我南方百姓的幸福安宁,我李鸿章不接受乱命。你们看看,我李鸿章多么大义凛然,说话多么漂亮,他既保全了实力,又保全了名声,慈禧你想毁我名声,损我实力,门都没有。
为壮大声势,他还拉上了多名南方都督实力派,象张之洞刘坤一等,搞了一出东南互保,为什么东南互保协议这么快就达成,因为大家的地位处境和心思其实和李鸿章都是一样,保全自己的实力,让朝廷和洋鬼子斗去吧,只要保住自己的实力,就能稳坐官位,我不起兵反朝廷,但也不容朝廷损我权力富贵,不要干涉我藩镇的内部事务,和当年唐朝的藩镇做法一模一样。所以大家心领神会,没有几天功夫就结成了东南互保同盟。
这样一来,慈禧算计落空,也是无可奈何。
慈禧唯一没想到的是,义和团实力太差,和洋鬼子没得打,一下子就崩了,洋鬼子又攻进北京,逼得她再次仓促西逃。毕竟慈禧这般棋下得太大了,不是她一个人能掌控的。不过她能设计出这样一盘大模也算女中枭雄了。
当然,慈禧的宣战至少大部分达到了她的目的,消灭了义和团,朝廷里对她怀有异心的实力反对派也被她趁机清除掉了,保住了自己的权力,暂时稳住了大清在北方的统治,这盘大棋虽然惊险,基本成功。
洋大人被她这么一哭二闹也有些怕了,不管中国怎么闹他们总是要派公使驻扎北京打交道的,而有公使这些人质在慈禧手里也有些发毛,反正他们只要一个听话的中国统治者,而慈禧已经杀掉主战派,签订“辛丑条约”表示,只要慈禧听话,换谁都一样。
慈禧可惜的是削除南方藩镇的目的没有达到,一盘大棋没下完她老人家就走了,她的对手李鸿章张之洞也都走了,慈禧和对手们的后来继任者继续下这盘没有下完的棋。因清廷削藩过急,引发诸藩强烈反弹,加上革命党双方合流,反而加速了清朝的崩溃。
武昌城内一声枪响,清朝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