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恒星死后都会变成黑洞,为什么太阳变成了红巨星,而不是黑洞呢?

2025-04-07 16:43:15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恒星能否成为黑洞在于引力,而引力又与质量有关。质量较小的恒星,在演化的后期,自身引力无法将物质压缩形成黑洞。

当太阳膨胀成为红巨星时,其半径大约会是现在的200倍,按照现在的天体距离,红巨星的太阳膨胀到现在地球的轨道位置。

红巨星的太阳系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个时候,水星和金星因为太靠近太阳的缘故,将会落入太阳的轨道,最终焚毁。而地球可能会被推离到更远的轨道而幸免,但地球上的大气将不会存在,地球上的水分也将全部被蒸发掉,地球将是“水星第二”。

太阳的演化最终并不是成为红巨星。恒星的演化从诞生开始,不断地进行核聚变损失质量,引力就会逐渐缩小,直到某个时刻引力无法在束缚那么多物质,表层物质会被核聚变的能量推射出去,成为红巨星;进一步加剧质量损失,核聚变逐渐停止,只留下密度较大的核心,释放着残余能量,这个阶段是白矮星;当能量释放完,就成了黑矮星。

黑洞的形成是一些大质量恒星或者类星体,因为内部核聚变的逐渐停止成为密度极高的中子星,残存能量逐渐释放,最终没有任何力量可以抵挡物质由引力引起的崩塌收缩,当半径缩小到“史瓦西半径”的时候,视界内时空弯曲就连光也无法逃逸出来,于是一颗黑洞就产生了。而恒星演变为黑洞需要一定的质量,太阳质量太小无法形成。

目前人类观测到的宇宙现象,也不支持太阳形成黑洞。当恒星演化后期,质量超过8倍太阳,才可能形成黑洞,也就是说在主序星阶段,它的质量更大,或许要20倍太阳质量才能形成黑洞。

回答2:

天文研究不知有多少是假的,最近有人发表《太阳的本质》告知说,太阳的发光发热不是核聚变,而是引力聚焦使然。

回答3:

因为现在太阳还处在中年时期,它并没有死亡,所以也就没有成为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