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层主要从自然景观方面写雨的与众不同,运用比喻排比等手法,而第二层则以写实为主,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来衬托雨的惹人喜爱。
朱自清的《春》 结构层次是:总分总,前后呼应结构。
第一部分:(1)总写——盼春。表达出人们对春天的盼望和兴奋喜悦的心情。
第二部分:(2~7)具体写——绘春。把景物和感受结合,全面细致地描绘出春景图。
第三部分:(8~10)总写——颂春。赞美春天,点出了春天的特点:新、美、健。
作者先总写春天,继而又分几个方面细描、细绘,最后又总写,以收束全文,画龙点睛。
扩展资料
《春》是现代散文家朱自清的作品。《春》是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最初发表于1933年7月,此后长期被中国中学语文教材选用。
在该篇“贮满诗意”的“春的赞歌”中,事实上饱含了作家特定时期的思想情绪、对人生及至人格的追求,表现了作家骨子里的传统文化积淀和他对自由境界的向往。
1927年之后的朱自清,始终在寻觅着、营造着一个灵魂深处的理想世界——梦的世界,用以安放他“颇不宁静”的拳拳之心,抵御外面世界的纷扰,使他在幽闭的书斋中“独善其身”并成就他的治学。《春》描写、讴歌了一个蓬蓬勃勃的春天,但它更是朱自清心灵世界的一种逼真写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