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曾在所任教的高一年级246位同学中做过一份有关“传统文化知晓度”的调查,调查的结果让人惊讶不已。结果显示:近86%的孩子不知道“四书”、“五经”、“六艺”这些传统的儒家经典指什么;近90%的孩子从未读过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中的任意一本,甚至不能准确地写出其作者;82%的孩子认为“囊萤映雪”、“悬梁刺股”等成语所反映的古代文化精神在当今社会没多大价值。我们的孩子们大多分不清楚司马光和司马迁,不知道端午节、中秋节、春节等传统佳节的来历。与此相反,他们酷爱动漫、口袋小说、游戏杂志,喜欢日韩服饰,追逐当今各路明星,口中吟唱伤感歌曲,嘴上挂着“超女”、“宅男”等新鲜的名词,吃肯德基、麦当劳,欢庆圣诞节,崇尚金钱。在他们的身上,我们看到了新时代年轻人的个性的张扬,但同时也为新一代青年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无知感到深深的担忧。
这固然和外来文化的冲击有关,与学生的价值取向有关,但身为语文教师的我们也难逃干系。文言文是传统文化的载体,学生在学校课堂中对传统文化的获得主要依赖于文言文的阅读。但较长时期以来,我们没有让学生在传统文言作品中领会那博大精深的文化,感悟那辉煌的人文精神,没有把传统文化的继承作为教师责无旁贷的重任,作为文言教学的最终目标。而是为了应付一次次的考试,把古汉语语言学、语用学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将一篇篇文质兼美、蕴含着作者思想和情思、渗透着博大精深古代文化的文言作品当成了由古文字堆积而成的语言材料,对它们进行支离破碎式的讲解,从而使得学生在文言文的阅读理解中难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于漪老师曾说:“汉语文负载着几千年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是文化的地质层,渗进了民族的个性、民族的睿智,有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极其辉煌的人文精神。”作为人类文化载体的传统文化精粹篇章,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人文情感,饱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蕴藏着浓厚的文化积淀,我们迫切需要在文言文教学中彰显文化的魅力,这在传统文化日渐衰败的当下,有其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知人论世,积累文化知识
每一位作者都是一本书,他们有着丰富的人生经历,有着独特的思想,创造了与众不同的作品。读名人的作品,了解名人的人生经历,了解他们生活的时代,做到“知人论世”,让学生们对作者有个完整的把握,放在人的发展变化中,放在历史的发展变化中去解读文本,有利于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文化积累。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