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为什么这么欣赏项羽呢?

2025-04-09 07:05:25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要了解这首诗的意思,你得知道创作背景。

这首诗并不是简单的怀古诗。李清照作此诗时,正好靖康之变,王公大臣争相南渡,整个王室毫无斗志。李清照也在南渡的队伍中。

靖康之变的那年,刚好赵明诚的母亲在南京去世,赵明诚到南京奔丧。留下李清照在青州。青州有李清照和赵明诚夫妻两人大半生收集的金石字画等藏品。

李清照和赵明诚夫妻俩在靖康之变之前,生活节俭,把省下的钱都用来买藏品,他们还建了一个“归来堂”专门放藏品。靖康之变之前,他们的藏品已经有十多屋了。

可是靖康之变,俩皇帝被金人掳走,金兵又趁机南下,在青州的李清照只好在“归来堂”藏品中挑了十五车,剩下的十多屋藏品,忍痛抛下,最后都毁于兵火。

后来,李清照和赵明诚汇合,俩人继续随着大量的南渡老百姓逃跑。战乱给老百姓带来的痛苦,李清照深有感触。

想到自己被掳走的两个皇帝,不是因为作战不行而被俘虏的,而是因为投降被人家金人掳走;看到眼前的这些王公大臣毫无斗志,只顾着眼前逃跑,李清照感慨万千,所以,在南渡的途中,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绝句。

所以,李清照写这首诗是为了讥讽南逃的统治者,所以极尽夸赞项羽。

李清照欣赏项羽,是因为项羽宁可战死也不逃跑的精神,不是因为什么贵族精神。况且,李清照的那个时代,还没有贵族精神这种说法,李清照也没有这么超前的思想

同理还有杜牧那首“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与李清照立意又相反,杜牧所处的时代为当时唐王朝经历甘露之变,唐文宗颓废,很多事情都在走下坡路。杜牧此诗又是激励统治者卷土重来,不要灰心。

这两首诗项羽都只是一个象征罢了,他们并不是真的在对项羽自刎这件事抒发见解,都是因时而作,借古劝今,借古讽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