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保户和低保户的区别还是很大的,在这两者之中更穷的应该是五保户。
首先这两者的制度是不同的,虽然说近些年农村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很多的农民都通过自己的双手成功的脱贫致富。但是在过去农民想要生存,靠的就是种地,所以也赚不了多少钱。但如今农民的选择更多了,可以选择自我创业或者是外出打工,所赚的钱还是比种地多得多,因此也有一些人脱贫致富。但是相对来说,还是有一些人因为个人原因生活还是很贫困,但幸好有制度在那里,所以享受到了国家的政策补贴。比如说五保户和低保户就是享受这类福利政策,并且每年能拿到补贴的人。
低保户就是指那一些挣扎在生活的水平线上,只能满足最低的生活保障的家庭。在每年都能享受到国家的政策补贴,不过具体的补贴金额还是应该要依照当地的政策,还有困难水平来定。而且低保户并不是没有工作能力,也是能够依靠自己的双手去工作的。每个月享受国家的补贴,还有其他的优惠待遇,甚至于还有危房改造的免费支持。逢年过节之时,政府还会派专门的人员带着礼物来慰问。要是有子女考上大学,还会有每年的教育津贴补助。
相比于低保户来说五保户是更穷的,因为低保户尚且还有劳动能力,但是无保护却无依无靠,而且也没有经济来源。这些人大多都是一些无人赡养的老年人,没人要的孤儿,或者是一些残疾人,只能依靠政府的救济来生存下去。所以国家对五保户的支持力度是比低保户要多的多的,而且五保户在评判标准上毫无争议。但是低保户因为有些地方审核不严,会让一些想要占便宜的人独占了名额。
“五保户”和“低保户”是不同的,下面,我就给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五保户”和“低保户”。
首先是“五保户”,所谓五保,主要包括以下几项:保吃、保穿、保医、保住、保葬(孤儿为保教)。“五保户”常见于我国的农村地区,这种制度的设立体现了我国法律保护老人和儿童的一贯原则,是社会主义和人道主义的具体体现。事实上,《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中的五保供养对象,主要包括村民中符合下列条件的老年人、残疾人和未成年人。五保对象指农村中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扶养义务人或虽有法定赡养扶养义务人,但无赡养扶养能力的老年人、残疾人和未成年人。
五保对象主要包括:
(一)无法定抚养义务人,或者虽有法定抚养义务人,但是抚养义务人无抚养能力的;
(二)无劳动能力的人;
(三)无生活来源的;
(四)老年、残疾、未满16周岁的村民。
法定扶养义务人,是指依照婚姻法规定负有扶养、抚养和赡养义务的人。
五保对象的确定:应当由本人申请或者由村民小组提名,经村民委员会审核,报乡镇政府批准,发给《五保供养证书》,凭《五保供养证书》享受五保待遇。
然后说一下低保户,低保户是指因家庭成员存在重度残疾或疾病丧失劳动力,享受最低生活保障补助的家庭。低保户的住房或收入明显低于当地低保标准的居(村)民。
低保的对象主要包括:
(一)无经济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人或抚养人的居(村)民;
(二)领取失业救济金期间或失业救济期满仍未能重新就业,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市低保标准的居(村)民;
(三)在职人员在领取工资或最低工资及退休人员领取养老金后,其家庭人均月收入仍低于市低保标准的居(村)民;
(四)其他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市低保标准的居(村)民(不包括五保对象)。
那么,“五保户”和“低保户”有什么区别?事实上,二者之间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首先是对象不同。五保户是农村鳏寡孤独贫困人员,低保户是城镇下岗职工和没有经济来源的城镇特困人员。
然后是救济方式不同。低保是按家庭收入核算的,农村低保是指对持有农业户口的家庭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居民实行差额救助的制度。农村五保供养是指依照国务院《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规定,在吃、穿、住、医、葬方面给予村民的生活照顾和物质帮助。
五保户和低保户的区别就是五保户没有任何劳动能力,而低保户有劳动能力。我觉得五保户更穷,因为他们连最基本的劳动能力都没有,只有依靠国家和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