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大学退学的学生,现在在复读 可是数学很差

2025-04-10 09:02:23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先把数学教科书拿下来再说了

你一本一本的看 后面的题目也做 不会的就问哈老师 同学

不过要下时间了 坚持很重要 我们学校有个人就是这样学的 他高考数学得了110多呢

一定要花时间 而且一定要弄懂···

回答2:

所有知识都是一步一步来 不可能一蹴而就 建议你 找你的老师谈谈 说说你的情况 让他帮你分析 制定计划 相信才是最有效的办法 祝你高考成功

回答3:

9千万别恨数学

(节选) [韩]韩晶洙

数学越学糟糕的原因

一、根基不实

只有夯实地基了,上面的建筑才能牢固。对基础追根究底,数学会变得越来越容易。如果对基础置之不理,只是一味地追求进度,搞题海战术,只会越学越糟糕。

二、贪多嚼不烂

学习的时候总有一个效果最佳的适当的量,如果超过了这个量,数学就会变得索然无味,无论怎么学习实力也不会有什么提高。

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虑:

⒈错觉:

当我们所学的概念在题目中出现时,那些与重要概念直接相关的题目就是重要的题目,而那些与重要概念关系不大,需要特别技巧才能解开的题目就是不那么重要的题目。因此,在每个单元中,那些应该做到融会贯通的题目才是真正需要我们花时间在上面的,这样的题目并不是很多。

然而,我们往往有一种倾向,就是不管什么样的题目,只要它在单元中出现了,就必须全部做完。实际上这种学习方式是把大量的时间浪费在不重要的题目上了,认为只有靠题海战术就能提高实力了,其实这是一种错觉。

⒉不了解自己的水平:

连基础都没打好的人去做难题,很容易使数学的学习变得索然无味,成为一种负担。因此,要找适合自己水平的教材进行学习。只有保持兴趣,才能钻研下去。

三、不加整理

在学习数学的时候,经常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⒈学过的东西在考试中再次出现时还是不会做;⒉自己不知道该怎么做,看见别人做出来之后才发现这是一道自己也做过的题。

数学学习就是图书馆里的图书一样,是需要分类整理的。反复多遍并不等于就在脑子里整理好了,需要一种更好的方法——表格式学习法,即:把要记忆的重要题目分类列在纸上,然后把它原封不动地挪到脑子里就行了。

四、毫无计划

数学的学习需要系统地进行才会有好的效果。

五、慢吞吞、准确性差

如果想得到与自己的实力相符的分数,在解题的时候能做到准确的解答就是很重要的。另外,为了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全部解答完毕,解题就一定要迅速。一般情况下,学习好的学生解题大部分都相当快。他们不会有琐碎的运算,也很少在解题的过程中出错。这就是他们和不好的学生之间不易察觉的巨大差异。

怎样才能既准确又快速地解题呢:

⒈验算是准确解题的方法;⒉默算和熟练是快速解题的方法。

分阶段跟上数学

同等条件下(同样的教材、同样的老师),导致学习成绩天壤之别的原因是:⒈学习的方法有问题;⒉学习的习惯有问题。

自己的实力自己测

阶 段
测 试 内 容

第1阶段
在解题过程中,以前学过的部分有很多不理解的。觉得单元的内容或者老师对题目的说明难以理解,越往后不懂的东西越多。

第2阶段
在学习某单元的内容时虽然理解了,但即便是不怎么难的题目,自己做起来也觉得吃力。学过一遍的内容,过一段时间之后就几乎想不起来了。老师要求说明一下某个题目的公式或内容,即使题目并不怎么难,回答起来也有困难。学习过程当中往往半途而废,不得不从头再来。

第3—1阶段
解答题目的阶段:刚学的时候理解了,但过了几个单元之后,做起前面单元的题目就有困难了。考试的时候,明明知道是一道曾做过的题目,解题的步骤却怎么也记不起来,或者做着做着就做不下去了。由于辅导书的习题中有些部分较难,往下进行起来很是吃力。

第3—2阶段
表格式整理阶段:虽然做一些简单的题目还可以,但一遇到复杂的或者有难度的题目,做起来就比较吃力。有时在某个单元中,无法区分哪些是重要的题目类型。各单元中的重要类型题没有在脑子里整理好。

以上说明中与自己有很多相似点的那个阶段即是你自己所处的阶段。

谁都知道基础很重要,但大家基本上都没接触过什么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进行追根究底式的学习,有时甚至直接拿低年级的教材去教他们,夯实基础,使学生觉得解题是件有趣的事情,他们就会倍加努力。

一、怎样追根究底

数学是一门如果基础打不好,后面的内容就绝对无法学习的科目。不懂的东西就要打破沙锅问到底,这就是对基础追根究底式学习的核心所在。

⒈对基础追根究底式的学习:就是把自己不懂的基础内容的根源找出来进行学习。之后就从那儿开始,整理内容,通过做一些例题,来重新掌握一下自己不懂部分的基本概念。然后再解答一些相关的题目,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学下去。追根究底式的学习可以与任何其他部分的学习一并进行。

⒉学什么:基本概念、重要公式、基本题型。达到不管是谁问、不管是什么时候都能背下来的熟练程度。

二、一口气追根究底 如果只是大致把现在所需的东西快速学习一遍,然后就接着原来的进度继续往下进行的话,这几乎是起不到什么帮助作用的。还不如对基础来一个一口气的追根究底更好一些。对基础一口气追根究底,其关键在于只是快速地学习那些必须要掌握的东西。重要的是学习整理以前学习过的基础知识,即基本题型、基本概念和公式等核心的东西。

至于学习方法,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虑:

⒈按照主题分为:集合、代数、解析、几何、概率、统计等几大块,不分年级地去学习;⒉按照年级:从低年级课程开始一步步学起。

下面这个表就是基础知识列表:必须要掌握的低年级的课程

年 级
基 础 知 识 内 容

初中生
小学内容中必须要掌握的:

⒈加、减、乘、除四则运算;⒉图形面积计算公式。

高中生
初中内容中必须要掌握的:

⒈数和等式——有理数和无理数;⒉方程式和不等式(初一、初二)——一次方程式和不等式;⒊函数(初一、初二)——仅限于一次函数;⒋图形(初一、初二、初三)——全等条件、体积公式、三角形和四边形的性质、勾股定理。

此外,最好能把记数法(十进制等)、相似形、圆的性质等也再掌握一下。这儿没有介绍的东西基本上都是在更高年级的课程中会重新出现的,或者和现在的课程基本没什么关系的。

一、把简单的部分从头到尾学习一遍

只学习那些构成学习内容骨架的基本概念、基本公式、基本题目,再反复练习基本题目以求能做出正确解答。这样做的优点:

⒈学习数学的时间大幅度减少;⒉可以了解整个单元最重要的骨架是什么;⒊学习到第一阶段,就算中途停止,之后无论再从哪一个单元入手,都不会很难。

二、背诵重要的概念和公式

把一个单元中核心的概念或者公式切实地理解和背诵下来,是学习数学时最重要的着手点。这是快速骨架学习法的核心所在。

三、骨架内容该如何筛选

骨架内容是概念和公式。

⒈概念:是一个单元的核心内容。⒉公式:是可以省略很多解题步骤直接得出结果的数学式子。

在概念和公式里没有必要包含过难的内容,把握整体的骨架就可以了。为了加强学习的效果,最好把它和一两个非常简单的例题放在一起背诵下来。也就是说,不只是单纯地背诵公式或者概念本身,还要针对它在什么题目中如何被运用进行简单的整理,一并背诵下来效果会更好。

四、应该怎样整理——把教科书上已经标志出来的基本概念和公式写在一个随身携带的小本上。

五、要背诵到什么程度——100%准确默写下来的程度。有一点需要强调的是,没有经过检查的背诵不能称之为背诵。

六、骨架题该如何学习——骨架题指的是那些基本类型的题目,是考试中的必考题,是检验各个单元的重要概念掌握与否的尺子。只需要找那些在重要概念或公式的说明之后出现的题目就可以了。还有一些对例题起补充作用的练习题,在相当于骨架题个数的范围内做一些也未尝不可。11

七、为什么只学骨架题

⒈快速地了解整体的脉胳和重要内容是这个阶段的目标所在;⒉有助于分辨出重要题目和不重要的题目;⒊骨架题在考试题目中一定会出现;⒋以骨架题为中心,事先把一个学期的内容快速学习一遍的话,等在学校里上课的时候,由于都已经预习过了,你就能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上的互动。

八、应该选多大的题量

大致说来,如果是高中教科书,整理一个小单元,从5道题目左右开始比较好。初中的单元数目比较少,大多也都是一些简单的题目,所以一个小单元以10道题目以下较为适当。

九、题目要练习到什么程度

要一直练习到在没有任何外界帮助的情况下,能够自己把题目解答出来为止。遵循下列程序进行检查。

复习! 复习! 复习!

第1单元再检查! 第2单元再检查!

⒈在第1次检查中,做到在各个单元的学习结束之后,对每一道题目都能不看参考资料从头到尾解答出来就可以了。

⒉第2次检查是在结束了一个单元进入到下一个单元之后,在下一单元(过了几个单元之后再检查也可以)即将结束之际对前一单元的题目是否真正掌握再进行一次检查。

⒊在一个学期或半个学期的课程结束以后把全部题目再进行复习、检查。

十、应该注意些什么——题目的量一开始的时候不要定得太多。从自己的能力出发,学习的题目量不构成负担,这才是明智之举。数学并不是一门学了一个单元之后就会有立午见影之效的科目。只有对各个单元培养一种综合的实力,才不会做已经学过的题目。

回答4:

多看看例题,典型的
记一些做题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