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者都属于鸡尾鹦鹉,可以互相杂交配对。众多的鸡尾鹦鹉品种就是逐渐杂交培育得出的。
【玄风鹦鹉】即(鸡尾鹦鹉)(学名:Nymphicus hollandicus)在香港和台湾多称玄凤鹦鹉,是世界上最常见的中型鹦鹉之一。
野生种群产自澳洲,繁殖数量多使得它们相当的普遍,手养幼鸟十分活泼,喜爱亲近主人;鸡尾鹦鹉有许多的变种,较常见的是灰色、白色、珍珠等品种;据说鸡尾鹦鹉Cockatiel名称的由来是荷兰船员在澳洲发现它们时,以葡萄牙语称它们“cacatitho”,意思是“小型的巴丹”,因而得名,它们在全世界的总数量超过1百万只,而且数量仍继续地成长中,其族群十分稳定且安全。
鸡尾鹦鹉的繁殖相当普遍,难度低,它们通常在9至12月大时即有生殖能力,但最好在15-18月大时再让它们繁殖,因为即使在15-18月大期间有些鸡尾鹦鹉还是在发育期,在生殖系统未完全成熟下繁殖易造成难产、产不正常的蛋、不会尽力地照顾雏鸟等问题,由于亲鸟本身未完全性成熟,导致照顾幼鸟时所付出的精力、体力会影响尚未发育完全亲鸟的健康,巢箱可使用30 x 30 x 30 cm规格,一窝约产4-6枚卵,每隔一天生一枚,在7-10天时(约已产3、4枚卵时)即可检查是否有受精,孵化期约19-21天,幼鸟孵化后须提供较多的软性食物供亲鸟喂食,幼鸟约一个月大时羽毛长成。刚饲养的成鸟很快可适应环境,对其他种类没有攻击性,叫声清脆清亮,适应环境后相当健壮,食物以混合谷物种子为主,也吃水果与蔬菜。
【珍珠鸡尾鹦鹉】
珍珠鸡尾鹦鹉:最初西德所培出来,是将灰羽上的黑色素去除而使黄色斑点状呈扇贝状分布,通常公的珍珠鸡尾鹦鹉会在约6个月大以后逐变回灰黑色,而母鸟则不会,有逐续改良公珍珠的品种,抑制过多黑色素的制造。另外珍珠也可和其他品种配种而混出各样颜色的斑点(如肉桂或白脸)。 珍珠在成鸟换羽后,公的会有珍珠斑退去的现像,而母鸟尾羽会有白色斑纹。
【黄化鸡尾鹦鹉】
黄化鸡尾鹦鹉:始于1958年美国的弗罗里达州,黄化种是由于黑色素的缺乏,导致它们身体羽为白色,头具淡黄色羽冠,嘴为象牙白色。头部、脸颊、下颌至上喉部均为淡黄色,脸颊具橘黄色圆形块斑。跗跖、脚为肉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