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问的这一个问题也是许多木器爱好者的都想知道的。
紫檀与黄花梨都属于广义红木(8种32属类)之一。紫檀属于檀属,属于紫檀属的木材种类繁多,但在植物学界中公认的紫檀却只有一种,“檀香紫檀”。俗称“小叶檀”。
小叶檀为紫檀中精品,通常也简常“紫檀”(以下所述“紫檀”为小叶檀)。紫檀密度较大,棕眼较小,多产于热带、亚热带的原始森林,以印度紫檀最优。主要在迈索尔邦,其余各类檀木则被归纳在草花梨木类中。常言十檀九空,最大的紫檀木直径仅为二十公分左右,其珍贵程度可想而知。
黄花梨特指海南岛的油梨,黄花梨实为呈黄褐色的“花梨”或“花榈”。是明清硬木家具的主要用材,以心材呈黄褐色者为好。明,清时考究的木器家具都选“黄花梨”制造,其纹理或隐或现,色泽不静不喧,被视作上乘佳品,备受明清匠人宠爱,特别是明清盛世的文人、仕大夫之族对家具的审美情趣更使得这一时期的黄花梨家具卓而不群,无论从艺术审美、还是人工学的角度来看都无可挑剔,可称为世界家具艺术中的珍品。黄花梨木的木性极为稳定,不管寒暑都不变形、不开裂、不弯曲,有一定的韧性,适合作各种异形家具,如三弯腿,其弯曲度很大,惟黄花梨木才能制作,其他木材较难胜任。 黄花梨木色金黄而温润,心材颜色较深呈红褐色或深褐色,有屡角的质感。黄花梨木的比重较轻,可能比红木(酸枝木)还要轻工一些,放入水中呈半沉状态,也就是不全沉入水中也不全浮于水面。黄花梨木的纹理很清晰,如行云流水,非常美丽。最特别的是,木纹中常见的有很多木疖,这些木疖亦很平整不开裂,呈现出狐狸头、老人头及老人头毛发等纹理,美丽可人,即为人们常说的“鬼脸儿”。明代及清代早期制作高档的家具大多是用黄花梨木所制,由于前朝过量采伐而使得清代中期以前黄花梨木材急剧减少及至濒临灭绝,所以后来采用红木代替。从已出版的明清家具资料看,黄花梨木有大材,宽半米、长两米的独板平头案都可以见到。
紫檀木生长在大陆,雨水不够充足,木心空洞较多,正所谓十檀九空(心),也是因为木心空洞的原因,所以花梨纹紫檀木很少见有大材。另外有一个很容易识别的特点就是紫檀木油质较重,用手指轻轻一刮即起油痕,黄花梨木的木质虽然温润光亮,但没有这么重的油质感。以上几点是紫檀木与黄花梨的区别。
跟一块我的朋友收藏的一块紫檀木原木。
所谓紫檀黄花梨,是中国文人赋予的文学名称,紫檀取紫气东来。一般来说古代传统家具分两大类,硬木和软木。这里的硬软是相对来说,有的软木也很硬。硬木主要包括:紫檀、黄花梨、红木、鸡翅木、铁力木、乌木等。软木包括楠木、榉木、榆木、柏木、核桃木等等。凡是硬木都是文学性的名字,不是科学命名。这类名字没有对应的树。比如自然界没有一棵树叫紫檀。没有一棵树叫黄花梨。没有一棵树叫红树。而软木类都是科学命名,比如核桃木家具就有对应的核桃树。榆木家具就有榆树。
因为所有硬木的用材都不是中国出产,都是外国进口的。所以现在弥足珍贵。因为材料有限,以前进口的用完就没有了。因为中国人只见木材,未见树,因而不知原有名称,就起了文学性的名字。檀香木是我国一种特有名贵带香味的木料可作药材。和紫檀没有任何关系,只不过名称巧合相近罢了。
海南黄花梨是海南的一种红树木,因树纹类似进口花梨木,故而得名,本质和传统上的黄花梨还是有所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