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孩子家长说自己孩子进度慢,觉得自己的孩子天生乐感不好,其实不然。首先,请不要过于急躁。先弄清让孩子学琴的目的,如果不是一定要培养其从事其音乐专业,而是作为一般素质的培养,恐怕就更没有必要太困惑。在此,我想把我们所了解的及研究的一些情况介绍给各位家长,希望能对家长有所启发或者间接的帮助。 儿童器乐学习中很多问题的症结实际上是属于心理技能方面的问题。比如有些孩子视奏快,而有些孩子视奏却很慢,一开始可能被认为是乐谱熟悉程度的原因,但实际上对乐谱非常熟悉之后这种现象仍然存在,这里显然不存在手指技术问题也不存在乐感的问题。那么是什么决定着视谱的快慢哪?有些学生弹琴时音乐很不流畅,照着谱弹不够理想,可背下来后仍然如此,有时教师认为是学生的乐感不好,可有时这样的学生也不乏丰富的音乐想像与体验,技术上没有什么负担,可就是无法在演奏中表现出来。有些孩子弹琴时某个错音总也改不了,家长往往责备孩子不用心,其实问题的真正症结在于那一瞬间孩子的注意无法分配到改正错音上,又由于心理活动方式没有调整好。以上这些问题都是由心理活动的方式决定的,都属于“心理操作技能”的一些具体表现。 器乐演奏的技巧除了手\腕\臂的运动机能之外,还包含着一种超出弹奏技术之外的能力,对弹奏技术起支配作用的心理控制能力.这种"心理能力"就是我们所说的'心理操作技能".心理操作技能有别与弹奏技术,他不是肌肉运动的生理技能,也有别于乐感,学生的判断、思维能力,以及个性气质\文化艺术修养的等其他一般的心理素质,它不是从深层影响演奏者的心理素质."心理操作技能"指的是 :在对整个演奏进行控制的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能力.用操作二字是因为心理技能是由有顺序\有章法的"心理动作"构成的.另外我们说它也象弹奏技巧一样,具有技能的性质,一经掌握就非常稳定,作为一种心理活动的习惯,它甚至比手指的技巧更加稳定,而不易改变.虽然心理技能具有很大的先天性,但它也是可训练与可发展的. 事实证明,从开始视谱到整个练琴过程,乃至最后的演奏,在演奏活动各个环节上"心理操作技能"始终是一个具有支配性的活跃因素.在学习与演奏的整中 始终贯穿着"心理操作技能"的作用,正如我们中所例举的那样,演奏与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很多问题不仅与它密切相关,而且往往也是关键症结.再者,心理操作技能也是决定儿童器乐才能的高低的决定性因素,直接关系着学生未来在器乐学习中取得的成就,着就是为什么有些孩子先天的生理自然条件为什么非常好,也肯动脑筋,练琴用心,理解能力强,但就是学习中比较慢,因而难以取得好的成绩.因此"心理操作技能"方面存在的问题往往成为学生进步的关键瘴碍.所以器乐教学与辅导都不仅是要重视弹奏的技巧与乐感的的培养,还要开始研究与分析对以上两个因素起重要支配活动的心理活动规律,要在学习中不断注意心理技能的培养,注意从这一角度去分析问题,并用心理操作技能的规律来解决问题. 作者:中央音乐学院图书馆馆长 音乐心理学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