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和郭嘉是君臣关系。
郭嘉是曹操最为倚重的最有谋略的谋士,可惜天不假寿。郭嘉生前死后,曹操曾三哭郭嘉。
一哭郭嘉发生在建安十二年曹操征讨乌丸的行军路上。按照《三国演义》第三十三回的说法,当时“黄沙漠漠,狂风四起;道路崎岖,人马难行。操有回军之心。问于郭嘉。嘉此时不服水土,卧病车上。操泣曰:‘因我欲平沙漠,使公远涉艰辛,以至染病,吾心何安!’”作为下属,生病之时,领导前来探视问计,已属难得和高看。
一哭郭嘉发生在建安十二年曹操征讨乌丸的行军路上。按照《三国演义》第三十三回的说法,当时“黄沙漠漠,狂风四起;道路崎岖,人马难行。操有回军之心。问于郭嘉。嘉此时不服水土,卧病车上。操泣曰:‘因我欲平沙漠,使公远涉艰辛,以至染病,吾心何安!’”
三哭郭嘉发生在建安十三年十二月赤壁大战回归的路上。按照《三国志·魏书·郭嘉传》的记载:“太祖征荆州还,与巴丘遇疾疫,烧船,叹曰:‘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傅子》的记载是:“太祖又云:‘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当时主要谋士都在。曹操怀念郭嘉,毫不掩饰对众谋士的失望,认为如果有郭嘉在,绝对不会让他吃这样的败仗。
扩展资料:
君臣相知:
在曹操诸多谋士中,唯独郭嘉最了解曹操,并且两人关系亲密,犹如朋友一般。据载,二人行则同车,坐则同席。在严于治军的曹营帐里,郭嘉有很多不拘常理的行为,但在偏爱他的曹操眼里,“此乃非常之人,不宜以常理拘之”。
曹操手下有一位纪检官员,叫陈群,曾因郭嘉行为上不够检点奏了他一本。但是,曹操一面表扬陈群检举有功,一面却对郭嘉不闻不问。
不仅如此,曹操还暗地里为郭嘉一仍其旧的生活作风喝彩。在长年征战生涯中,曹操总是把郭嘉带在自己身边,以便随时切磋,见机行事。每逢军国大事,郭嘉的计策从无失算。曹操更是对年轻的郭嘉寄予了无限的希望,打算在平定天下之后,把身后的治国大事托付给郭嘉。
参考资料:郭嘉-百度百科
曹操和郭嘉是君臣关系。曹操评价道: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
在陈寿的《三国志》中记载,曹操赤壁败后,非常沮丧地说:“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这是郭嘉被捧上天的最重要证据。
郭嘉在《三国志》中,为曹操贡献了许多谋略,第一、曹袁争霸时的十胜论及几个具体军事策略;第二、征袁尚及乌丸时,郭嘉为曹操准确分析了刘表与刘备的情况,在战争中提出了兵贵神速的策略。
- =郭嘉是曹操最信任的谋士,无论是演义还是历史..... 曹操赤壁战败,就说,若奉孝在不至于如此残败.... 而且郭嘉死后,曹操也叹息哭郭嘉..... 可见曹操的信任...... 而且曹操和袁绍打仗时郭嘉提出曹操十胜袁绍十败论.......振奋了士气.... 可见这个人的才能..
枭雄和心腹谋士最佳智囊的关系。
曹操对郭嘉的依赖和信任,从他败走华容道之后哭着说道:“如果郭嘉还活着,我怎么会有今日之败啊。”可以看出郭嘉对曹操的重要性。
郭嘉本是袁绍帐下谋士,但是郭嘉是一个很会观人的人,正当袁绍实力庞大如日中天的时候郭嘉却预言,袁绍以后定不会成大事,当时天下豪杰谋士都纷纷奔向袁绍军营。
在一天夜里,郭嘉弃袁绍而奔曹操,中间经过荀彧的鼎力举荐,与曹操相识,曹操与郭嘉连夜谈论天下形势,曹操非常欣赏郭嘉,认为郭嘉是他得天下一大将才,而郭嘉看准曹操,死心塌地的为他效命疆场,出谋划策,甚至不顾生死,当时郭嘉曾对曹操说自己身体虚弱,难以服水土,如果到南方或者偏北的地方作战必定命不长久,但是郭嘉却又时时刻刻提醒曹操要准备进军北方消灭袁绍,南下征服刘表,而不顾及自己的生命安危,这可以说是在不要性命的为曹操出谋划。
郭嘉在曹操逐袁术、败张绣、灭吕布、破袁绍、击刘备,北征乌桓等战争中都立下了汗马功劳。进一步加快了曹操的稳定中原,建立北方根据地的脚步,他从不注重功名和金钱,曹操曾经封赏他很多土地,黄金,他都不怎么看重,曹操对其深为敬佩,他立志一生帮助曹操夺得天下,他在曹操军中的价值可以跟刘备手下的诸葛亮相并论。
但是老天弄人,就在郭嘉还没有进入不惑之年的时候,却死在了北征乌桓的回师路上,至此中国北方只剩荆州刘氏未被消灭,因为未完成帮助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梦想,郭嘉含恨而亡,年仅37岁,说来也巧就在同一年诸葛亮出山来辅佐刘备,从此曹操再也不向以前那么一帆风顺。
曹操曾经评价郭嘉“深通有算略,达于事情。”“难奉孝为能知孤意。”
当曹操听说郭嘉病亡的消息以后嚎啕大哭,痛心不已,并在悲哀中指天而言:“天地广阔,博纳万物,遂容不下我郭奉孝!岂天妒英才乎!?”在后来赤壁战败后曹操更因事思人,想起郭嘉,流涕大哭,并说:“若奉孝在,孤何以至此!”后郭嘉与荀彧,程昱,贾栩,荀悠一并被认为是曹操开国初期的五大谋士,郭嘉被奉为首功之臣。
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