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加农炮

2025-04-18 12:18:24
推荐回答(6个)
回答1:

加农炮是拉丁文Canna的音译名,原文即管子的意思。加农炮是一种身管较长、弹道平直低伸的野战炮,它最早起源于14世纪,到16世纪时,欧洲人便开始把这种身管较长的炮称之为加农炮,当时身管长为16~22倍口径。18世纪,身管长一般为22~26倍口径。二次大战前后,口径在105~108毫米之间的加农炮得以迅速发展,炮身长一般为30—52倍口径,初速达880米/秒,最大射程30公里。本世纪60年代,炮身长为40~70倍口径,初速达950米/秒,最大射程达35公里。60年代以后,加农炮基本没研制新型号,性能仍保持在60年代水平。

加农炮按口径可分为:小口径加农炮,75毫米以下;中口径加农炮,76~130毫米;大口径加农炮,130毫米以上。按运动方式可分为:牵引式、自运式、自行式和装载到坦克、飞机、舰艇上载运式4种。反坦克炮、坦克炮、高射炮、航空炮、舰炮、海岸炮均属加农炮之类。

加农炮炮管长度一般为40~70倍口径,所以射程较其它类型的火炮都远,例如,美国175毫米自行加农炮,最大射程32.7公里;而口径比它大的203毫米榴弹炮,最大射程却只有29公里。因此,加农炮特别适合于远距离攻击敌纵深目标,也可作岸炮对海上目标轰击。

回答2:

加农炮——加农炮身管长、初速大、射程远、弹道低伸,它适用于对装甲目标,直视目标和远距离目标的射击。海岸炮、坦克炮和航空炮都具有加农炮弹道低伸的特点。 加农炮的名称是从英文 “cannon”译音而来的,愿意是 “长圆筒”。最早的加农炮起源于14世纪的欧洲。17世纪后,为了提高炮弹射出炮口时的初速和火炮射程,人们开始制造身管较长的火炮,并把这种火炮称为加农炮。当时,榴弹的身管长度是其口径的6—8倍,而加农炮的峰管是其口径的16—22倍。 1846年,意大利的G·卡瓦利发明了世界上第一门发射卵形炮弹的螺旋形线膛炮。才使高膛压的加农炮得以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1897年,法的德维尔将军等人发明了第一门具有现代反后坐装置的75毫米野战炮,这也是第一门现代加农炮。在19世纪,大口径的加农炮主要用于对付有装甲防护的战舰,较小口径的加农炮则野战使用。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全身披挂钢甲的坦克出现在战场上,加农炮又发挥其便于直接瞄准射击、穿甲策力较强的特点,担负起打击坦克等装甲目标的任务。大口径加农炮在战场上还担当对纵深目标进行远距离火力突袭的任务。 加农炮在其发展过程中,身管逐渐加长、射程增大。20世纪50—60年代,加农炮的身管为口径的40—61倍,最大射程达35 000米。20世纪70年代,一些国家研制的新型榴弹炮也具有弹道低伸的特性,其射程也可与加农炮相匹敌。所以,目前已很少有国家研制新的加农炮,并且有用新型榴弹炮取代加农炮的趋势。 加农榴弹炮——加农榴弹炮简称加榴炮,是兼有加农炮和榴弹炮弹道特性的火炮。其特点是:既可平射又可曲射;它比加农炮身管短,射角大;比榴弹炮身管长,射程远。 1756年,俄国人马尔梯夫发明了一种身管长度介于榴弹炮和加农炮之间、既可平射又可曲射的 “独角兽”炮。这种因炮身刻有独角兽标志而得名的滑膛炮可看作是最早的加榴炮的雏形,它的身管长度为口径的10倍。在第一次世界欧洲战场,由于构有堑壕体系的筑垒阿地防御战的发展,交战各国都需要增加平射火炮和曲射火炮。为了适应战术上的这种要求,又便于生产和部队装备使用,1915年德国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门现代加榴炮。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交战国广泛装备使用了加榴炮。 20世纪60年代以后的新型榴弹炮大多兼有加农炮性能,但没有使用加榴炮的名称。

回答3:

加农炮——加农炮身管长、初速大、射程远、弹道低伸,它适用于对装甲目标,直视目标和远距离目标的射击。海岸炮、坦克炮和航空炮都具有加农炮弹道低伸的特点
加农炮的名称是从英文 “cannon”译音而来的,愿意是 “长圆筒”。最早的加农炮起源于14世纪的欧洲。17世纪后,为了提高炮弹射出炮口时的初速和火炮射程,人们开始制造身管较长的火炮,并把这种火炮称为加农炮。当时,榴弹的身管长度是其口径的6—8倍,而加农炮的峰管是其口径的16—22倍。

回答4:

英文cannon的音译,就是大炮,但它发射的是线弹,而非榴弹炮发射的榴弹,加农炮身管长、初速大、射程远、弹道低伸,它适用于对装甲目标和冲锋的步兵,而榴弹炮弹道高伸,适合对付掩体中的敌人

回答5:

一种初级的大炮。

回答6:

就是主要是起平射作用的火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