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三国演义》,所有的虚构都是有必要的,不虚构何以成演义小说!只能说对于历史没有必要,但我信重历史和文学这两方面,认为这两方面不可以有所偏废,所以有很多事情不必过多的去计较!因为历史有历史的功劳,文学有文学的作用,太重文化而轻史实,个人和社会会产生浮夸之风;反过来重历史而轻文化,呵呵,那1700多年以来,由刘关张等等等等人物给我们后人带来的忠,义,勇,智等好品德是哪来的,所以不可追现在一时之风,大肆批判《三国演义》和里面的人物形象,现在是我国大好的发展阶段,要发展必须有广阔的胸襟,难道大家还容不下一个《三国演义》里的虚假人物???
呵呵,那可就太多,光和三国志对比就已经很多对不上了。比如火烧博望坡那时孔明还没出山呢;三顾茅庐也是有悬疑的;周瑜也并非心胸狭隘之人;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更是无稽之谈,廖化其人虽非英才却无愧大将二字;关羽和曹操的约三事似乎也有疑问,一说是无条件的。
历史毕竟是历史,小说毕竟是小说
把小说当历史看和把历史当小说看一样
【罗贯中】(1330?~1440?)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
三国始与公元220年魏国代汉,终于公元265年晋代魏,但史家往往以公元190年董卓挟汉献帝离开洛阳为三国上限,以公元280年晋灭吴为下限
差一千多年即便他写的是正史也是相去甚远了
刘备161~223,书中写桃园三结义的年代是在公元189年,那一年刘备正好28岁。
三国演义虚构的成分很多,但是每一部分,甚至每一个字的虚构都是很有必要的。都使这本书成为中国历史上一篇著名的长篇小说,是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
最没必要的虚构,就是把关羽的形象塑造得太崇高了
三国演义的虚构 那就太多了 大到人物事件 小到人物话语 总之 就是遵循一条 准则 虚构的 那就是 尊刘贬曹 主要是 神化孔明 得 太多了 甚至连妖术都写进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