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4月,澳大利亚总理基廷首次提出以亚太经合组织为基础,举行一次亚太首脑会议。1993年,美国作为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东道主,正式提出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五届部长级会议之后召开一次首脑会议。由于没有得到全体成员的赞同,美国建议召开的首脑会议被定名为“领导人非正式会议”。1993年11月19日至20日,首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美国西雅图的布莱克岛举行。除马来西亚外,该组织其余14个成员的领导人或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会议期间,所有领导人不着西服,而穿休闲装,为的是营造一种较为轻松的气氛。领导人的讲话内容需经本人同意才能公开。会议结束后通过一项领导人宣言。这种形式成为以后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模式。
各国的与会领导人,不是正式出访某个国家,不进行正式会谈。
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是亚太经合组织 最高级别的会议。会议就有关经济问题发表见解,交换看法,会议形成的领导人宣言是指导亚太经合组织各项工作的重要纲领性文件。首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于1993年11月在美国西雅图召开,此后每年召开一次,在各成员间轮流举行,由各成员领导人出席(中华台北只能派出主管经济事务的代表出席)。
2014年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将延续今年会议的三大议题之一:亚太互联互通。2013年APEC峰会在互联互通三大领域,即基础设施、制度、人员的互联互通,确立了新的总体目标和任务,并针对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开发和投资制订了未来3年的行动计划。2014年北京APEC峰会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亚太国家间基础设施衔接、制度协调以及人员的交流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