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造T-62式中型坦克的击退苏军,俘获坦克

2025-04-05 20:34:01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1969年3月2日,中国边防军被迫对入侵珍宝岛的苏联军队开始进行自卫反击。珍宝岛首战后,中国边防军总结经验教训,在苏军坦克、装甲车入侵要道上布置了反坦克地雷,以遏制苏军坦克和装甲车的冲击。
3月15日凌晨3时许,苏军30余人登岛潜伏,当即被中国边防军侦察排监控起来。至8时,中国巡逻分队登岛巡逻,潜伏的苏军于8点5分对巡逻分队发起攻击。由于中国边防军早有准备,经一个小时的激战,苏军的第一次进攻被击溃。
9时46分,苏军发起第二次进攻。苏军以坦克和装甲车引导步兵由岛北侧发起正面进攻,以4辆T-62坦克由岛南侧的江叉迂回夹击,妄图切断中国守岛部队的后路。为了抗击苏军,守岛部队指战员一边阻击正面进攻的苏军,一边密切监视侧后迂回的T-62坦克。不久,实施迂回的坦克冲入中国边防军的有效射程。只见为首的坦克突然一震,原来它被中国边防军用40火箭筒击中左侧腰部,火箭弹虽没有击穿坦克,但却使苏军坦克失去了灵活性。受伤的苏军坦克恼羞成怒,寻着40火箭筒的发射方向冲了过来。然而,这恰恰引导着其它坦克进入了雷区。突然间,就听江面上传来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那辆“恼羞成怒”的坦克因触雷左侧履带被炸得七零八落,瘫痪不前。随后的坦克吓得惊慌失措,纷纷调头回撤。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作战,中国边防军又一次打退了苏军的进攻。 鉴于T-62坦克的重大政治影响和技术价值,中国边防军决心把坦克从江中拉出来,运回后方。为此,专门成立的“拉坦克指挥部”先到哈尔滨一个工厂制作了3个大型牵引绞盘;接着,又去请海军旅顺基地的潜水员把牵引钢索固定在江底坦克上。
设备和人员到位后,打捞工作开始。因为打捞坦克的时间要由苏军炮击决定――炮声停了,潜水员下水作业;炮声响了,潜水员们躲进掩体。白天完全在苏军视野之内,夜晚苏军又有夜视器材,所以在时间段上,只能抓紧傍晚,半黑不黑之际。
严寒之中,穿着没有御寒功能的轻潜装具下水入冰,危险是显而易见的。第一个抢着下水的是老潜水员熊建成。但他没有成功。接着下水的董振发也没有成功。
第二天傍晚,熊建成又一次潜到江底。这一次,他顺利地完成了任务。然而,就在准备绞钢缆往江面上拖坦克时,炮火又响了。停止后,等大伙钻出防空洞,全傻眼了——好不容易拴上的钢缆,被炮火炸断了!
隋传香又下水了,他顺利地拴好了钢缆。
中国边防军经20几天的拉运,先后将炮塔和底盘分别拖到岸上伪装起来,又分两次把坦克炮塔和底盘拉到了距岸不远的小树林后面,随后用坦克牵引车拖到后方。 T-62坦克被俘获后,有关部门进行了简单修复――坦克炮塔被重新安装在底盘上,左侧履带重新被装好。因当时军事博物馆正筹办相关展览,所以T-62坦克被运送军博,陈列在前广场,其左侧腰部的火箭弹洞被红线标注出来,格外引人注目。至此时,苏联当局方知该坦克已被运到了北京,感叹始料未及。展览结束后,T-62坦克重新被有关部门运走,进行技术研究,以改进我军59式坦克的性能。此后,T-62坦克再次交归军博收藏陈列,于沉默中镌刻着历史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