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代,朱元璋将国都定在来自己发家的根据地,我们熟知的南京。但是后来,他的儿子,燕王朱棣,在起兵靖难后,将国都从原来的南京迁到了靠北的北京。朱棣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要知道,选择北京作为国家的首都并不是朱棣的先例,与宋朝同时期的辽国设立了五京,其中的南京析津府就是现在的北京。
北宋灭亡后,忽必烈进建立元朝,将首都就定在了北京,当时称之为元大都,突厥称其“汗八里”,意思是大汗居住的地方。
明朝建立后,虽然开国皇帝朱元璋将国都定在了南京,但实行的是两京制,将汴梁设设为北京。
在洪武24年,朱元璋就曾派出自己的接班人朱标,去往从前作为国都的西安以及河南等地考察。但是朱标考察回来没多久,就病逝了,只活了37岁。白发人送黑发人,这件事对朱元璋的打击非常大,自己真正的亲近的人基本上是没有了。
刚刚建国后,虽然国家首都在南京,北京在那时是隶属于北平府,北京是作为当时的省会。当然,在这时,北京起到的军事作用也是很大的,派出了大量的兵力来戍守,还调出了开国大将徐达在北京镇守。
洪武13年,明太祖将自己的四儿子,也就是后来的明成祖朱棣封为燕王。其用意就是为了防止原来的元朝卷土重来。从此,北京就与朱棣结下了不解之缘。
后来,朱棣把朱元璋想做却没来得及的事儿做成了,但是并不是父亲设想的西安还有洛阳,却是北京。一些人就认为朱棣是因为自己上位不正,没脸见老祖宗,就只能搬家,摆脱自己的心里阴影。如果这么想,那就太简单了。
朱元璋将国都迁到北京是有很多复杂的因素在里边的。
明成祖朱棣内心不安只是很小的一个因素,既然把自己侄子的皇位抢过来,自己做了皇帝。要知道,当时明王朝刚刚建没多久,国家形势是稳定的,朱元璋靖难,还成功了,这种几率在前代是非常少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