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汤:大火不盖为煮,利用武火祛除汤内食材的腥味、臊味,一般为起锅步骤;
炖汤:加盖小火为炖,炖主要是把食材的营养最大限度的挥发出来;
保汤:和炖汤差不多,一些地方为沸水煲汤,就是把食材放入砂锅等器物内加盖在放入锅内蒸煮;
滚烫:把水烧沸在淋入装有食材的器皿内,取一个烫字;
煨汤:蒸汽煨汤,和煲汤一样,让食材在慢慢变热的环境中释放最好的营养;
打烫:就是把水烧开,在把食材放进去,最常见的就是蛋花汤;
熬汤:用中火慢炖,煮沸后改小火慢熬,快煮干时加水在熬,反复多次,使各种食材营养、味道相互融合吸纳。
1、鸡或竹丝鸡煲淮山、杞子、红枣(滋阴补血)
2、鳙鱼头煲黑豆、红枣(头晕、头痛)
3、鳅鱼煲黑豆、红枣、陈皮(补血、养颜)
4、冬菇、香信、眉豆、白豆、红枣(附件囊肿)
5、白鸽煲淮山、杞子、红枣(健脾、补血)
6、黑鲩鱼煲黑豆、红枣(补血、头晕、头痛)
7、猪骨煲杜仲、牛大力、红枣(腰痛)
8、猪骨煲熟地、首乌、红枣、黄精(乌发、腰痛)
9、猪骨煲杜仲、巴戟、牛大力、红枣(补气、腰痛)
10、鸡(或竹丝鸡)煲北芪、防党、红枣(补气、补血)
11、猪骨煲北芪、防党、红枣、杞子(补血、养颜)
12、猪骨煲牛大力、狗脊、红枣(补血、腰痛)
13、鲫鱼煲红枣、札子(补血、养颜)
14、水鱼炖冬虫草或淮山、杞子(滋阴补肾)
15、生鱼煲淮山、杞子、红枣(滋阴、补血、养颜)
16、土茯苓煲猪骨或煲龟类(去风去湿)
17、羊肉煲淮山、杞子加马蹄、少许当归、红枣(滋阴补肾)
18、猪心炖当归、党参或北芪、黑豆、瘦肉(盗汗)
19、兔肉煲北皮、益智仁(夜尿)
20、鳙鱼头煲川弓、白芷、红枣(头晕、头痛)
21、羊肉、党参、熟地、当归、红枣(贫血)
22、阿胶炖瘦肉、红枣、杞子(月经过多,在月经未干净时服)
23、沙仁、淮山、土茯苓、白术煲瘦肉(胃寒、脾虚)
24、田鸡煲党参、淮山、红枣(补气、健脾)
25、田鸡煲田七、红枣(用于骨节病人,在治疗期间)
26、桑树根煲瘦肉(高血压,脑血管意外)
27、白豆煲猪横俐(糖尿病)
28、鹧鸪煲川贝、无花果、南北杏(咳嗽)
29、核桃煲猪腰或猪骨(夜尿)
30、鳅鱼煲红豆、陈皮(身体虚弱、流鼻血)
31、莲子心、白茅根煲瘦肉(流鼻血)
32、玄胡素20克、益母草20克煲鸡蛋、红参(经痛) 凉 汤
1、桑叶、黑芝麻、红萝卜、煲猪骨或鱼类(预防结肠炎)
2、桑叶、黑芝麻、红萝卜、黑豆煲猪骨或鱼类(阴阳汤)
3、沙参、玉竹煲、竹丝鸡或煲猪辗肉(滋阴、润肺)
4、莲子、百合煲鱼类(健脾)
5、黑芝麻煲鱼头(清热、解毒)
6、马蹄、红萝卜、煲猪辗肉(清阴热、发低烧)
7、粉葛煲鲮鱼或鲫鱼加红枣、生姜、陈皮(治疗屈火骨痛)
8、毛薯(即猪仔薯)、红萝卜、煲猪骨(清热、治喉咙痛)
9、菜干、红萝卜、百合、眉豆、淡菜煲猪骨或鱼类(热咳)
10、竹芋、红萝卜、淡菜煲猪骨(清热)
11、昆布、海带、五星鱼、淡菜煲猪或鱼类(咽喉炎)
12、海带、绿豆、红萝卜、煲猪骨或鱼类加陈皮、生姜(清热、解毒)
13、冬瓜、红豆、眉豆煲猪骨或加莲蓬一个、陈皮(清热解毒)
14、老黄瓜、红豆、眉豆红萝卜、煲猪骨或鱼类、陈皮(清热解毒)
15、猪横利煲赤小豆或黑芝麻(小儿清热、消滞开胃)
16、发菜、豪豉、瑶柱煲汤(咽喉炎)
17、西洋菜、红萝卜、鱼球汤(清热)
18、雪耳、瘦肉、鸡蛋汤(清热、润肺)
19、南杏、北杏、眉豆、无花果、百合、陈皮煲瘦肉(干咳无痰)
20、苹果、陈皮、蜜枣煲瘦肉(咳嗽)
21、雪梨、陈皮、蜜枣煲瘦肉(热咳)
22、石菜、绿豆煲鲫鱼、陈皮、生姜(咽喉炎、清明前服)
23、白鸽煲绿豆加陈皮、生姜(预防热痱、咽喉炎,清明前服)
24、百合、莳术、淮山煲瘦肉(健脾、滋阴)
25、生鱼煲西洋菜(或花旗参),无花果(清热解毒)
26、田七(30克)、丹参(5克)煲猪骨或鸡(高血压)
27、剑花、无花果、陈皮煲猪骨(热咳)
28、红萝卜、青萝卜、淡菜煲猪骨或鱼(清热开胃)
29、猪肚煲莲子、莳术或煲白果、腐竹(健脾开胃)
30、草龟煲绿豆半斤(乙型肝炎)
31、白芨10克、黑豆煲鳅鱼(流鼻血)
32、鳅鱼煲红豆、陈皮(用于身体虚弱流鼻血)
33、花旗参(西洋参)、玉竹煲瘦肉(用于身体虚弱、低热)
34、绿豆、红豆、南豆(扁豆)、黑豆煲鱼或猪骨(阴阳汤)
35、红豆壳、蒜头、红梅叶煲好放红糖(腹泻有孱)
36、蒜头2两煲好放红糖(慢性结肠炎)
37、鳊鱼、豆腐、芫茜、白豆煲汤(口腔溃疡)
38、雪耳、鸡蛋、瘦肉汤(清肺热)
40、鲤鱼煲粥(用于习惯性流产)
41、阿胶、糯米粥(用于习惯性流产)
42、茅根、玉蔗煲水(解毒、止渴、利尿、生津)
43、甜玉米、红萝卜、马蹄煲鸡脚(清热、解署)
44、竹丝鸡、瘦肉煲花旗参(清热、解毒)
45、玉竹、麦冬煲瘦肉(秋季咳嗽)
46、土牛七、板蓝根煲鲫鱼或猪横俐、瘦肉(咽喉炎)
47、崩大碗煲鱼炎或猪骨(清热解毒)
48、鸡骨草半斤、红枣2两(去核)煲6小时以上(新生儿黄疸)
49、猫爪草煲瘦肉、加姜、陈皮(附件囊肿)
50、玉竹、莲子、莳术煲瘦肉(神经衰弱、多梦)
51、玉竹煲瘦肉(咽干、咳嗽)
52、鸡骨草、棉茵陈、田基王煲蜜枣(乙型肝炎)
53、灵芝、花旗参煲密枣、瘦肉或猪骨(在验血前服)
基本上北方都是炖汤,比较有滋味,要放酱油大料的,而且主材肯定是禽肉。
南方叫煲汤,清淡,有很多蔬菜,里面放点肉骨头之类的是为了有点滋味。
北方炖汤是上营养,主吃肉兼喝汤,南方煲汤是养生,主喝汤,里面的东西反而不怎么吃。
这两种都是时间很久的,基本做法都是先大火烧开,再小火慢慢炖,方法一样,风味不同。北方炖汤为了吃肉,基本上最多炖3个小时就好了,南方为了喝汤有时要炖一晚上,让食物的营养完全进入汤中,里面的材料就不怎么好吃了。
打汤一般指的是快汤类,比如西红柿蛋汤、紫菜蛋花汤。
汤类基本就这些,你说的那么多种都是说法不同,没有太大区别。
煮是加热吧。。炖汤时间要久,煲是用猛火去把材料的味道弄出来,滚汤好像只是个词语罢了,煨汤,烧汤好像也是每个地方不同的说法,加热的意思。。
打汤就是承汤的意思吧。。熬汤跟炖汤的意思一样,不同地方有不同说法。。
炖汤方法好,可苡把材料逼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