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辩论赛1到33回唐僧反方

2025-04-18 18:06:51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针对反方辩词该怎么说”
那好,我们针对反方辩词,一条一条来反驳反方的观点:
“唐僧很没有主见”:
猪八戒天天嚷着散伙、回高老庄,没100次也有80次,唐僧没主见过哪怕1次吗?
沿路的国王,有要和唐僧平方江山的;有要用最好的条件留住他的;甚至女儿国国王要把整个国家给他,他动摇了吗?
猪八戒开过小差,孙悟空一怒之下回过花果山,最没“本事”,所有妖怪的目标的唐僧,却是最坚定不移的一个,敢问对方,这样“咬定青山不放松”的还不算有主见,怎么样才是有主见?
“而且很软弱”:
每一次,要被妖怪“开膛破肚”“蒸了吃”的,都是他;
每一次,被误会,被抓去关着,要被杀头的,都是他;
每一次,美色当前,意志软弱的,早就魂飞天外了,不为所动的,也还是他;
明知前面等着他的,依然是一次次苦难,但依然坚定前行,这样的人,能叫“软弱”吗?
“由于自己能力不够……”
在西游4人组中,每个人都有弱点,每个人都有能力不够的方面。孙悟空,多少次被整的死去活来?就算是观音菩萨,也有看不清六耳猕猴的时候
“能力不够”,却“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我觉得,这个“能力不够”,绝不应当被嘲笑
“看问题显得片面,却很固执”
这个观点,恐怕是来自三打白骨精这一段吧?
就是在三打白骨精不久,当再次被抓,明白真相之后,真心忏悔,勇敢向孙悟空承认错误的人,是谁?
在“天地君亲师”的古代,在“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唐朝,一个师傅,明确向徒弟承认错误,这样的人,能称为“固执”吗?
“不肯听别人的意见”
在通天河救陈家庄小孩,在比丘国救婴儿,在朱紫国孙悟空为国王治病,那一次,唐僧那一次不是遵照猴子的意见?
在孙悟空的专业领域,唐僧对猴子的意见,无论看起来多不可思议,多胡闹,他几乎都是全盘接受的
恰恰相反,我觉得唐僧太过“听取意见”,耳根子太软,所以才听信了猪八戒的鼓动,多次对猴子念紧箍咒(猴子和八戒都是“打妖怪”的“专业人士”,对这方面一窍不通的唐僧,自然只能听他们的主意,问题是,他没听出猪出的是馊主意)
“迂腐友胆小”
胆小,前面“软弱”反驳过了
迂腐,不知从何说起?
五庄观,猴子偷人参果,最“迂腐”的唐僧,说至少给人家陪个礼,看似迂腐,却是最符合实际的解决方案
在女儿国,最“迂腐”的唐僧,终于用他的“迂腐”击败了世俗的欲望
其实,《西游记》中的唐僧,是个很单纯的人物,他只有2个原则:
1佛法,2人命
对于佛法,无论有什么困难,无论有什么诱惑,他都要去追寻他的真经
对于人命,他坚持:每一条命都要救,每一个人都不能杀
只要不违反这2条原则,其它方面,这个笨和尚都很随和,比如偷了人参果,猴子叫他连夜逃窜,他一点都不迂腐;比如猴子杀了老虎,算是杀生,但他竟然给猴子缝虎皮裙
========================
因为你说“在阅读《西游记》时,对唐僧这个人物友两种不同的看法”,所以,我只说小说中的情节,而不是说现实中的唐玄奘这个人物。
上面说的例子,从《西游记》中都能找到

回答2:

反方:(1)他虽然有决心,但没有实现决心的方式方法,如果离开他人的帮助,他的决心只是空想(2)他虽然仁慈,但过份仁慈不免有东郭先生之嫌。他的滥用仁慈的实际后果是给他人带来麻烦,给自己带来危险,反而耽误了取经的进程(3)他除了一味的讲仁慈没有起码的是非心,善恶不分,忠奸不辨,总是凭着直觉冤枉好人。

回答3:

所以你的问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