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尚武精神是如何慢慢被消磨殆尽的呢

2025-04-18 08:13:23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准确说是从武周时代开始。过去中国仕途主要是贵族制度+军功制度,对于普通百姓来说要想成就功名享受荣华富贵只能通过军功获取,所以民间尚武,武周时代科举制度正式完善,普通百姓可以通过读书就出人头地,读书又不像打仗那样有随时丢掉性命的危险,于是民间开始崇文,如果国家不太平,对外战争多的话民众还能一定程度尚武以求功名,但到了宋朝后由于与契丹签定和平条约,西夏也基本只能边境搞点骚扰,所以民间尚武精神基本丢掉,倒是产生了大量诗人、词人、文学家。科举考试是最大的毒瘤,想想科举之前,中国前面产生多少可歌可泣的英雄,后面就少了,而且基本都是些悲剧英雄,武力不怎么强大,只是精神可嘉而已。在唐之前贵族子弟普遍不仅爱读书也同样习武,并非像后来都是一群踢踢球、玩玩鸟的纨绔子弟,隋末唐初是个英雄倍出的时代,那时最著名的是瓦岗军,首领李密是贵族子弟,是一个典型的文人,但就这样一个文人居然也可以上阵亲自参与杀敌,可见那时汉人战斗力多强。

回答2:

大概是宋朝重文轻武开始的因为重文轻武所以当文官的一般都比上阵指挥作战或者拼杀的兵将更受皇帝重用和信赖使得很多人都比起打仗立功来升官更加热衷于读书考取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