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步一回首,定格为少陵野老,永远的悲戚,国忧民忧,被你抑扬顿挫成一篇篇史诗。记录下了唐朝由盛至衰和压在最低层百姓的呻吟,你的每一个字都影响着后代,成为无价的文化瑰宝,诗圣是闪耀于你身上最美的光环。纵然只有一身疾病,一叶孤舟,你炽热的胸怀里绵亘着的依然是万里江山,满载着的依然是家国之悲。
杜甫
详细介绍: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
个人成就:杜甫诗“有集六十卷”,早佚。北宋宝元二年(1039年)王洙辑有1405篇,编为18卷,题为《杜工部集》。在杜甫中年因其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他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
扩充内容: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是闪耀在诗国天空里的一颗恒星,他是中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的高峰。他饱经沧桑却依然时时记挂国家安危,他历尽苦难却依旧刻刻牵挂黎民疾苦。在这位文学巨匠的身上折射出忧国忧民、宽容博大、伟大无私的光芒。这种光芒,将永远照亮史册,照亮我们每一个人。他,走过安史之乱,见证李唐王朝的盛世与衰败。他有过“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远大抱负,他有过“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他也有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的失意,他一直胸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忧民情怀,他的《三吏》《三别》道出了多少戎马年代布衣百姓之苦,亦道出他对底层劳动人民的真挚同情。
杜甫,一代诗圣,一生壮志未酬,仕途抑郁,却始终胸怀国家与人民!一杯浊酒,一盏孤灯,一轮残月,这就是他的诗。他的诗,是一部史,一段盛与衰、荣与辱的历史。他的诗,又是一种情,一种忧国忧民,怜悯苍生的感情。他的心,记录着社会的愁苦与艰辛,感受着山河破败的凄凉。而他,有流不完的泪。(没有层次感他一生坎坷,生活艰辛,却始终忧国忧民。面对破裂的国家,他“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面对百姓艰苦的生活,他疾呼“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他的诗沉郁顿挫,写史写实,《三吏》《三别》是代表。诗圣造诗史,史诗鉴历史。他已成为文学史上一块屹立不倒的丰碑。不在乎官职的卑微,不在乎房屋的狭小,杜甫在他最困难的时候,仍然没有忘记自己作为一个诗人的职责。他的诗,不是是自己心声的反映,也是时代的写照。他在和平时代快马轻裘,显示了诗人的浪漫;在战乱之际不忘忧国,显示了君子的风范。他的伟大,不仅仅在他的诗的成就,也在于他人格的魅力。在文学史的璀璨星空里,杜甫,无疑是最闪亮的一颗!经历安史之乱,见证唐盛转衰,悲叹江山沦陷,一个生命竟如此深沉。他的一声“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喊出了多少人灵魂的心声;他在磨难中体现的顽强,唤醒了多少人麻木的心灵;他在文学和生命中坚守的信念,在历史的天空划过一道美丽的弧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