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东胡,是一个专指的部落联盟,就是后来乌桓和鲜卑的祖先。其他野蛮人统称的一般是东夷、南蛮、西戎、北狄。我们就算是骂人那也是不重样的。
我国古代(上古时期)很少用这种称呼随便乱称呼周边民族。一般情况下,“胡”专指北方少数民族,历史上的“东胡”则指的是东北地区的上述民族。
东方的民族用的是“夷”或“东夷”,春秋战国之后逐渐和中原民族融合。
南方的民族用的是“蛮”或“南蛮”。
西方的民族用的是“戎”或“西戎”。
胡虏,古时指游牧民族,蒙古,匈奴族等。
东胡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强盛一时的北方民族,因居匈奴(胡)以东而得名.
春秋战国以来,南邻燕国,后为燕将秦开所破,迁于今辽河的上游老哈河、西拉木伦河流域。燕筑长城以防其侵袭。秦末,东胡强盛,其首领曾向匈奴要求名马、阏氏和土地,后为匈奴冒顿单于击败。退居乌桓山的一支称为乌桓;退居鲜卑山的一支称鲜卑。
中国古代对西域各族的泛称。因在匈奴 西而得名。西汉时仅指葱岭以东,东汉起亦兼指葱岭西各族。其中较著名的城国、游牧部落和民族有鄯善(原名楼兰)、车师(原名姑师)、龟兹、于阗、焉耆(亦作乌夷、乌耆、阿耆尼等)、疏勒(唐称去沙、伽师祗离)、姑墨、大宛、蒲类、狐胡(亦作孤胡)、乌孙、大小月支等。以从事游牧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