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和康熙对以后江山继承人的态度为何截然不同?

朱元璋和康熙对以后江山继承人的态度为何截然不同?
2025-04-13 12:10:50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我国封建王朝历经千年,帝位的传承一直以来都是每个皇帝最头疼的一件事,太子的选择也一直困扰这每个朝代。而今天我们要说的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清朝皇帝康熙,他们两位皇帝在处理太子这件事上,为什么他们的态度会截然不同呢?

朱元璋在登基之初就已经立朱标为太子,正式确认其为明朝的接班人;而康熙帝却是两立两废太子,而且还一直提防着自己的这些儿子。是什么原因让这两位皇帝做出不同的反应的呢?

朱元璋是从蒙古人建立的元朝夺过来的皇权,他不会担心太子夺权,反而更担心开国功臣夺权,并且还完全放权给太子朱标,让其处理政事,还让满朝文武大臣辅佐太子,有事先奏明太子,让太子处理。只有这样,朱标才能顺利平稳的掌控朝廷。这是在培养太子,可惜的是朱标去世的太早,朱元璋的愿望落空了。后来为了孙子朱允炆能够舒服的坐上皇位,他开始诛杀功臣,同样也是怕他们夺权。

而康熙帝不同,生下来就是帝王之家,从登上皇位就开始了杀鳌拜,灭三藩。因此,他对儿子的要求和朱元璋不一样,他不敢把权力交给接班人就是因为他不相信儿子。而且满清的制度是大臣会议制,他不放心的是胤礽、胤禔背后的大臣们,他更提防这些大臣会利用胤礽、胤禔,从而搞垮了清朝廷。康熙帝不断更换太子我想也是担心这些大臣会得到更多的权利,同时也起到打击那些觊觎皇位的权臣。

回答2:

他们二人对待太子态度不同的原因,其实就是因为他们的眼界不一样。可以说,朱元璋作为一个白手起家的皇帝,曾经遭受了太多的苦难折磨,能当上皇帝也是福缘深厚,而作为皇帝,朱元璋的目标其实并不伟大,他就是为了后代子孙的生活。

回答3:

这就是过去两种截然不同的选择继承人的思路,朱元璋是立嫡长子,如果没有嫡长子那就立皇太孙,而康熙是立贤不立长,这才导致了九龙夺嫡。

回答4:

朱元璋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在登基初始就将朱标立为了太子,正式地被确认为明朝的接班人。康熙想必朋友们都知道,寿命长,执政时间也是很长,所以在位期间,虽然太子有过几位,但是却也被他自己熬死了几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