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爆竹贺新春,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神异经》上说:“西方山中有焉,长尺余,一足,性不畏人。犯之令人寒热,名曰山魈惊惮,后人遂象其形,以火药为之。”这是有关爆竹起源最早的记载。
据说,山魈最怕火光和响声,所以每到除夕,人们便“燃竹而爆”,把山魈吓跑。这说明当初人们燃竹而爆是为了驱吓山魈。
后来,人们发明了火药。有人就将火药装在竹筒里燃放,声音更大,使得火烧竹子的古老习俗发生了根本变化。
在北宋时,爆竹在制作技术方面有了较大的改进。
我国已经出现了卷纸裹着火药的燃放物。
人们将这种燃放物改名为“炮仗”,后来又将它改名为“鞭炮”。人们认为鞭炮响音可以吓跑鬼怪。
于是,燃放爆竹,成了人们驱除邪恶、祈祷来年幸福的过节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