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布罗陀海峡密度流成因?

直布罗陀的密度流是表层还是底层?成因是什么?
2025-04-03 01:02:53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各地海水的温度盐度不同,引起海水密度的差异。

直布罗陀海峡西端,在北部的特拉法加尔角与南部的斯帕特尔角之间,宽43千米;海峡东端,在北部的直布罗陀岩赫丘利斯柱与南部的休达(西班牙在摩洛哥的飞地)正东的阿科(Acho)山之间,宽23千米。海峡是北非阿特拉斯山与西班牙高原之间所形成的弧状构造带的一个缺口,平均深度365米。

洋流

直布罗陀海峡 是连接大西洋和地中海的狭窄水道,由于地中海地区为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因此,降水量小蒸发量大,再加上流入地中海的河流较少,地中海海水的盐度比大西洋高,密度大,但地中海海面低,因此,在直布罗陀海峡形成了密度流,在水面以下至400米海水向东流,400米以下海水向西流,这就形成了密度流。

在二战时期,德国潜水艇就曾利用洋流躲避盟军设在直布罗陀海峡的雷达监测,多次进出地中海,使英法联军的海军遭受巨大的损失。

回答2:

直布罗陀海峡密度流成因:由于各地海水的温度盐度不同,引起海水密度的差异,使水面高度不同,从而导致海水流动。

直布罗陀海峡另一端的地中海区域海水密度大,表层海水下沉,底层海水经直布罗陀海峡流入大西洋。直布罗陀海峡因两侧海水密度差异形成的海水常年定向的流动,属于洋流中的密度流的类型。

扩展资料:

温度特征

地球的海水温度高的暖流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的大洋西岸海城。除北太平洋暖流、北大西洋城往外,还有南太平洋网岸的东澳大利亚暖流、南大西洋西岸的巴西暖流、南印度洋西岸莫桑比克服温和厄加勒斯暖流等。

全球海洋水是连续性的。暖流从热带流向寒带,井要与从寒带流出的寒流进行水平补偿或由上升流进行垂直补偿。

寒流基本上分布在大洋的东岸。如北太平洋东摩的加利福尼亚寒流。北大西洋东岸的加部利寒流,在南太平洋东岸有秘·寒流,南大西洋东岸有奔格拉寒流,南印度洋东岸有西澳大利亚寒流等。

回答3:

底层的洋流为主动,是密度流,表层的洋流为被动,是补偿流,这个结论在一些权威书刊和教课书上已经得到证实(如湘教版高中地理第一册103页中有描述),但还有部分人持有相反观点,并也阐述了理由,我的理由:地中海的盐度大,盐度大-密度大-海峡底层两侧产生水压差(地中海大于大西洋)-于是底层产生由东向西的洋流(该洋流成因主要是密度差异所致,按照地理学中对洋流命名规则,故称之为密度流)-引起地中海海面下降(海面低,低于大西洋海面)-故有大西洋表层海水补偿给地中海(同理称之为补偿流),另外,对此我还以自己的方式证实他们观点是错的,我的方法是做个理想的实验,假设一下,拿一块理想万能的板封死海峡通道,让2者海域断绝关系,做个大实验就明白了,在板上方接近海面水下处开个孔A,在板下方海底处开个孔B,2个孔各安装闸门开关,实验开始:步骤1、A孔开,B孔关,结果:无海水定向从A孔通过。步骤2、A孔关,B孔开,结果海水从密度大的海域定向流向密度小的海域,同时引起密度大的海域海平面低于密度小的海域海面,甚至低于A孔,当海面降到一定程度使得B孔两侧水压相等时,停止下降,经过B孔的洋流同时停止运动。步骤3,在步骤2的基础上继续实验,打开A孔闸门,结果海水从密度低海域流向密度高的海域,并使其海面上升,同时在B孔又看到海水从密度大海域流向密度小的海域,实验完毕。该实验结果的理论解释主要是液体内部压强公式,大家都懂得,我不多说了,该实验各项所指什么我也不多说。

回答4:

由于各地海水的温度盐度不同,引起海水密度的差异,使水面高度不同,从而导致海水流动。如地中海蒸发旺盛,盐度大,水面低,而相邻的大西洋水面较高,于是大西洋表层海水经直布罗陀海峡流入地中海,地中海海水由海峡底层流入大西洋。

回答5:

表层和底层一个向东一个向西流动,成因是地中海的密度与大西洋的密度不同,才会导致密度流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