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书的开头和结尾

比如请听下回之类的
2025-03-28 08:19:23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开头:在这阳光明媚的午后,我们的***栏目也拉开了序幕。让我们带领大家遨游在书海当中,领略着***带给我们的魅力吧!

结束:时间总是匆匆流逝,我们的栏目也要告一段落了!感谢大家收听这一期的节目!让我们相约下周(时间自定)的***吧!

扩展资料

评书流行于中国北方地区的传统评书艺术,作为一种独立的说书品种,大约形成于清代初期。许多渠道的资料证明,评书虽然是口头讲说的表演形式,但其艺人来源却多为“唱曲”的转行。

相传形成于北京城的评书艺术,其第一代艺人王鸿兴,原来就是表演一种叫做“弦子书”的“说唱”艺人;至20世纪初叶,又有许多北方乡村表演“西河大鼓”和“东北大鼓”的“说唱”艺人进入城市后,纷纷改说评书。这是中国曲艺艺术在流变过程中出现的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

安静的中国人不一定安静。茶余饭后他们常常围在桌子边上闲侃一些来自东西南北中奇奇怪怪的见闻及乱象,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评书与逸闻怪谈。

回答2:

开头:在这阳光明媚的午后,我们的***栏目也拉开了序幕。让我们带领大家遨游在书海当中,领略着***8带给我们的魅力吧!

结束:时间总是匆匆流逝,我们的栏目也要告一段落了!感谢大家收听这一期的节目!让我们相约下周(时间自定)的***8吧!

扩展资料

评书的脚本必须案头能阅读,场上能表演,语言口语化,既生动又形象。这样,说起来才能娓娓动听,引人入胜。语言上要避免讹音、错觉或含混不清。例如,小说中常称贪吃的馋人是“饕餮客”,评书中也照这样说,很多人会听不懂。

如果说这个人是“馋鬼”,又不够形象。其实传统评书里早已有了示范。象《野猪林》中描写两个公差贪吃的丑态是这样的:

他俩举起了迎风的膀子,旋风的筷子,托住了大牙,垫住了底气,抽开了肚子头儿,甩开了腮帮子,吃的鸡犬伤心,猫狗落泪。这段描写形象生动,使人发笑。用演员们的话说,这是“立起来的语言”。

回答3:

开头有定场诗比如常见有道德三皇五帝,
功名夏侯商周,
五霸七雄闹春秋,
顷刻兴亡过首。
青史几行名姓,
北芒无数荒丘,
前人撒种后人收,
无非龙争虎斗!
或者直接说书接上文。
结尾一般什么事实下回分解。经典有预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回答4:

开始:前文再续,书接上回。
结尾: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