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出自先秦的《越人歌》。
全诗内容: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
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
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翻译:
今晚是怎样的晚上啊河中漫游。今天是什么日子啊与王子同舟。深蒙错爱啊不以我鄙陋为耻。心绪纷乱不止啊能结识王子。山上有树木啊树木有丫枝,心中喜欢你啊你却不知此事。
赏析:
“搴洲中流”即在河中荡舟之意。记叙了这天晚上荡舟河中,又有幸能与王子同舟这样一件事。诗人用了十分情感化的“今夕何夕兮”、“今日何日兮”的句式。“今夕”、“今日”本来已经是很明确的时间概念,重复追问“今夕何夕”、“今日何日”,表明了诗人内心的激动无比,意绪已不复平静而变得混乱无序,难以抑制。
这种句式之后常被诗人所取用,比如宋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的末两句“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诗的中间两句,行文用字和章法都明显地从平易转为艰涩了。这是诗人在非常感情化的叙事完毕之后转入了对自己的心情进行理性地描述。“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心几顽而不绝兮得知王子”,是说我十分惭愧承蒙王子您的错爱,王子的知遇之恩令我心绪荡漾。
最后两句是诗人描述自己心情之后进行情感的抒发,因此这种情感抒发十分艺术化,用字平易同时意味深长,余韵袅袅。“山有木兮木有枝”是一个比兴句,既以“山有木”、“木有枝”兴起下面一句的“心说君”、“君不知”,又以“枝”谐音比喻“知”。
在自然界,山上有树,树上有枝,一切自然合理顺理成章;但在人类社会,自己对别人的感情深浅却只有自己知道,许多时候你会觉得自己对别人的感情难以表达,因此越人唱出了这样的歌词。借“枝”与“知”的谐音双关关系做文章的比兴手法,也是《诗经》所惯用的。如《卫风·芄兰》“芄兰之支,童子佩觽;虽则佩觽,能不我知”,《小雅·小弁》“譬彼坏木,疾用无枝;心之忧矣,宁莫之知”,即是。这种谐音双关对后代的诗歌如南朝乐府民歌《子夜歌》等恐怕不无影响。而“山有木兮木有枝,心说君兮君不知”二句,与《九歌·湘夫人》中“沅有茝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二句相仿佛,也可见出此楚译《越人歌》深受楚声的影响。虽然今人所读到的《越人歌》是翻译作品,但仍可这样说:《越人歌》的艺术成就表明,两千多年前,古越族的文学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