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滞后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025-04-06 09:49:52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对于滞后现象有不同的解释,较常见的是瓶颈理论:由于土壤中大小孔隙相间分布,土壤内部形成许多肚大口小的孔隙。土壤吸水过程中,小孔隙先充水,基质势逐渐增加,但基质势未达到大孔隙所对应的基质势水平,大孔隙就无法充水。直到基质势达到大孔隙对应的水平,大孔隙就开始正常充水。这种小孔隙对大孔隙充水时的限制作用,就是瓶颈作用。在土壤水分特征曲线中表现为,刚开始吸水时基质势升高(土壤水吸力下降)较快而含水量升高较慢,即滞后。土壤脱水过程相反,随着基质势下降(土壤水吸力上升),大孔隙中的水由于小孔隙的瓶颈作用,而不能排出。直到基质势达到小孔隙对应水平,土壤孔隙才开始正常排水。在土壤水分特征曲线中表现为,刚开始脱水时,基质势上升(土壤水吸力下降)较快而含水量降低较慢。
根据自己理解纯手打

回答2:

这是PLC硬件的问题,因为PLC输入输出的电路都是采取光耦隔离电路设计,在光耦的控制端有并联一个十几皮法的抗干扰的电容,在抗干扰的作用中同时也有滞后的影响,还有一个滞后的原因就是光耦本身的响应时间。一般的PLC都有几个高速输入输出接点,用于高速计数输入和高速脉冲输出。如果是多台PLC连线控制,需要高速响应,要在程序上做中断优先扫描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