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为什么说引入宇宙学常数是我一生犯的最大错误?

2025-04-08 18:15:26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爱因斯坦几乎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他在相对论和量子物理学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它们共同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其中,相对论更为著名。有人说,如果没有爱因斯坦,直到现在也不会有人提出。有些人认为他来自未来,是个时间旅行者。爱因斯坦去世后,他的大脑也被作为神经科学的研究对象。然而,我们的大脑是如此复杂,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爱因斯坦的大脑比其他人更聪明。

换言之,即使爱因斯坦很伟大,他也会犯错误,即使他精通物理学。爱因斯坦曾经承认他犯的最大错误是提出宇宙常数。爱因斯坦在1915年完成了最伟大的相对论学术论文。从那时起,他将在广义相对论中犯错误这一理论被应用于宇宙学的研究。

1917年,他发表了一篇题为《广义相对论的宇宙学研究》的论文,正式提出了他的宇宙学理论。当时,学术界对我们宇宙的看法被一个静止、永恒和无限的空虚所包围。简而言之,宇宙总是太永恒了,但是当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公式应用到整个宇宙时,他非常失望。他发现宇宙极不稳定。爱因斯坦的引力公式表明,宇宙中的每一个天体都将接近其他天体,而这种引力最初只能是一种扰动,最后会逐渐积累成雪崩,宇宙最终会缩小,这意味着宇宙似乎注定要自毁。

因此,为了防止宇宙被毁灭和拯救世界,爱因斯坦在他的公式中引入了一个常数,这个常数使宇宙保持静止。这个常数是宇宙常数。它的作用是在整个空间形成对重力的抵抗力。这是一种排斥。这种排斥力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增加,所以他在研究太阳系中的恒星当天体运动时,这种阻力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即使这个常数增加,行星轨道的计算也不会受到影响。在很大程度上,这种排斥在巨大的空间距离中变得非常重要,这样宇宙就不会因为重力的作用而收缩。因此,这个常数不仅可以保持广义相对论在恒星尺度上的适用性,而且可以防止公式中宇宙崩塌的悲剧结局,体现爱因斯坦超高的数学水平。

回答2:

首先给大家说说什么是宇宙学常数吧!

宇宙学常数的故事开始于一个世纪以前,爱因斯坦在提出广义相对论的时候,陷入了困境。那时候, 所有人都认为宇宙就像一个无边无际由星系和恒星组成的静态网络,物质在宇宙中均匀分布,永生不灭。然而, 爱因斯坦算出的广义相对论方程解却是一个动态的宇宙,这使得他非常苦恼。思索良久之后, 爱因斯坦突然发现, 只要在方程中加入一个简单的常数,就可将动态宇宙变成他哲学信念中矢志不渝的静态宇宙, 这个常数便被称为宇宙学常数, 用“Λ” (希腊字母 Lambda 的大写)来表示。问题被天才的办法极简单地解决了, 爱因斯坦非常高兴。然而就在这时,一位美国科学家震惊世界的发现, 把爱因斯坦才下眉头的苦恼又涌上了他的心头。

这位美国科学家是谁呢?


这位美国科学家就是埃德温·哈勃。1929 年, 哈勃经过长期的天文观测后,发表了一份石破天惊的观测报告,指出螺旋星系的红移与其径向距离之间存在线性关系,这意味着宇宙在大尺度上正在膨胀,宇宙并不是静态的。在宇宙膨胀的确切证据下,爱因斯坦在 1931 年初放弃了宇宙学常数,转而发布了一个类似于弗里德曼宇宙的膨胀宇宙模型。一年后,他再次发表了一个更简单的宇宙模型, 同样没有宇宙学常数。至此,宇宙学常数由爱因斯坦的挚爱变成了他最厌恶的东西,于是就有了那个传言:爱因斯坦说宇宙学常数是他一生中最大的错误。

那么,宇宙学常数真的错了吗?

1998 年,宇宙学常数再次峰回路转,王者归来,这次它的名字是我们现在已经耳熟能详、占宇宙物质能量总量 68.3%的暗能量了。3 位物理学家索尔·珀尔马特、 布莱恩·施密特与亚当·里斯分别领导了两个科学家小组,对大约 50 颗用来测量宇宙中星系距离的“标准烛光”—— —Ia 型超新星进行了精确测定,结果发现宇宙正在加速膨胀,一股神秘的暗能量正是这种加速膨胀的推动力,而宇宙学常数被认为就是这股暗能量, 3 位科学家也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

看来爱因斯坦的自我批评实在太着急了一些,宇宙学常数究竟是不是错的,到现在也是扑朔迷离,一切谜底都等待着科学家们去揭开。

回答3:

可能是因为他引入宇宙学常数造成了很多的危险,然后把所有的东西都推向了一个高潮。

回答4:

可能他觉得就是他引入的这个导致人们对宇宙的探索止不住。

回答5:

因为这个结果预示地球最终会毁灭,给了人们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