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的生态系统内部,各物种都占据一定的生态资源,并且都具有各自的生态空间,物种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并不十分紧密,各自占据着已经分化了的生态位(马世骏,1988)。
岩溶区在复合农林业生态系统的构建时,需要合理配置物种的水平空间、垂直空间和地下空间的生态位分布,构建多层次的复合群落,提高土地生产力,有效改善生态环境,并提高物种和系统的多样性。大力推行复合农林综合治理模式,主要包括有立体农林复合型、林果药为主的林业先导型、林牧结合型、牧农业结合型、农牧渔结合型等模式,充分发挥乔灌藤草的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和调节气候作用,发挥牧业的土地增肥和资源再利用作用,发挥了高效农业的增产作用,最终实现了生态重建与经济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生物多样性是保障石漠化治理、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键。植物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础,它的发展有利于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提高,不同生活型的植物为生态系统创造多样的异质空间,从而容纳更多的生物,丰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与生物量/生产率成比例,从宏观尺度上看,就有高的生态和经济效益。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总朝向生态多样性的方向构建,而其关键则是植物多样性结构的构建,这就应同时考虑种间竞争与种间互惠关系的影响。要克服规划模式单一、人工林草植被结构单一、种类单一和“三低”(成活率低、保存率低、生态经济效益低)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