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发
音
:mǐn
ér
hào
xué
,bù
chǐ
xià
wèn
好学字贴释
义
: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敏:聪明;好:喜好。
出 处
《论语·公冶长》第五篇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形容谦虚好学。
词
目
:不耻下问
发
音
:bù
chǐ
xià
wèn
释
义
:耻:羞耻,耻辱。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出
处
:《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用 法
:动宾式;作主语、谓语、宾语;含褒义,形容虚心求教
近义词:
不矜不伐、谦虚谨慎、功成不居
反义词
:好为人师、骄傲自满、居功自傲
示
例
:真正的大学问家,在学术上都是精益求精,不断完善认知,有时甚至不耻下问,全方位的汲取营养。
成语来由:
卫国大夫孔圉聪明好学,更难得的是他是个非常谦虚的人。在孔圉死后,卫国国君为了让后代的人都能学习和发扬他好学的精神,因此特别赐给他一个"文公"的称号。后人就尊称他为孔文子。
孔子的学生子贡也是卫国人,但是他却不认为孔圉配得上那样高的评价。有一次,他问孔子说:“孔圉的学问及才华虽然很高,但是比他更杰出的人还很多,凭什么赐给孔圉‘文公’的称号?”孔子听了微笑说:“孔圉非常勤奋好学,脑筋聪明又灵活,而且如果有任何不懂的事情,就算对方地位或学问不如他,他都会大方而谦虚的请教,一点都不因此感到羞耻,这就是他难得的地方,因此赐给他‘文公’的称号并不会不恰当”。经过孔子这样的解释,子贡终于明白了。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发
音
:mǐn
ér
hào
xué
,bù
chǐ
xià
wèn
好学字贴
释
义
: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敏:聪明;好:喜好。
出 处
《论语·公冶长》第五篇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形容谦虚好学。
词
目
:不耻下问
发
音
:bù
chǐ
xià
wèn
释
义
:耻:羞耻,耻辱。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出
处
:《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用 法
:动宾式;作主语、谓语、宾语;含褒义,形容虚心求教
近义词:
不矜不伐、谦虚谨慎、功成不居
反义词
:好为人师、骄傲自满、居功自傲
示
例
:真正的大学问家,在学术上都是精益求精,不断完善认知,有时甚至不耻下问,全方位的汲取营养。
敏而好学
发 音 mǐn ér hào xué
释 义 敏:聪明;好:喜好。天资聪明而又好学。
出 处 《论语·公冶长》:“
不耻下问
发 音 bù chǐ xià wèn
释 义 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出 处 《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指”天资聪明却好学习,并且不以向别人请教他们认为很低端、很简单的问题为耻“这种难能可贵的学习精神。敏而好学没有人理解错,但不耻下问很多人理解错了。不耻下问语出《论语》。意思为哪怕是很低端的问题也会主动向人请教,也不感到羞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