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世纪位于西藏地区的吐蕃部落几乎统一了藏地各个小部落,跟大唐差不多同时建立起了吐蕃王国,西藏地区从游牧社会进入了封建社会。由于吐蕃国新立,国力如日中天,第一代吐蕃王松赞干布不断向外扩张国土,吃掉了西域不少小国部落,最后威胁到了唐朝边境安全。虽然吐蕃实力强劲但跟唐朝相比还是相差不少,因而吐蕃主动跟唐朝建立了友好关系。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听说唐朝跟周边部落联姻时都会将皇室公主嫁给他们的部族首领,他也想迎娶唐朝公主为妻,就派使者向唐太宗请求迎娶公主。起初唐太宗对于吐蕃不甚看重,而且两国建交时间不长,他没有答应松赞干布的请求,但是后来却让文成公主入藏和亲,这其中缘由何在?
话说吐蕃使者入唐求亲被拒后,心里充满怨气,他把求婚失败的原因归结到其他少数民族身上。吐蕃使者把唐太宗拒婚的事情添油加醋说了一番,他说唐朝天子本来答应了求婚的事情,结果其他少数民族从中作梗改变了天子的想法,求婚的事情就黄了。松赞干布听了非常生气,他决定要教训一下这些少数民族势力。于是吐蕃军队重创了周边那些少数民族部落,随着实力的膨胀,松赞干布甚至还威胁唐朝如若不答应把公主嫁过来就踏平唐朝。当时正处于强盛时期的唐朝根本不惧吐蕃的威胁,唐太宗决定攻打吐蕃,唐朝和吐蕃历史上第一次交手开始了。
唐太宗命令侯君集率领五万军队攻打吐蕃二十万军队,唐军装备精良又运用谋略得当,虽然人数不敌吐蕃,但还是以少胜多,打败了吐蕃军队。失败的吐蕃人见识了唐朝的实力,不敢再冒犯唐朝,但还是没有放弃求娶大唐公主的想法。作为胜利一方的唐朝这次却没有拒绝吐蕃人的请求,唐太宗也认识到吐蕃人的游击战术会让大唐疲于奔命,最终还是要以和亲的方式来解决两国军事冲突问题。唐太宗为何前后态度发生转变,归根结底还是实力决定的,吐蕃的实力当时确实不可小觑。
公元640年,吐蕃使者禄东赞奉命入唐求亲,这次虽然把文成公主迎回了吐蕃,但其中的过程并不容,求婚的过程如何曲折请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