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死伊藤博文的朝鲜义士安重根是怎么死的?

2025-04-07 13:11:27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1841年,伊藤博文生于日本长州藩熊毛郡束荷村,早年留学英国,之后加入了“倒幕运动”。明治维新后,伊藤博文成为明治天皇重臣,多次出任首相。

任内发动了中日甲午战争,使日本登上了东亚头号强国的地位。近代日本宪法就出自其手,他也被誉为“日本宪法之父”。但是,伊藤博文也是日本近代走向军国主义的帮凶。

日本自明治维新后起,凭借雄厚国力,不断对外扩张,朝鲜成为“大陆政策”的第一个目标。由于当时的朝鲜还是清朝的属国,日本要想强占朝鲜就得战胜清朝。日本伊藤博文内阁策划了入侵朝鲜和挑起中日甲午战争。

日本首席谈判代表伊藤博文,是日本首相,也是日本第一届首相,曾经四次组阁,是甲午战争的罪魁祸首,更是沾满了中朝人民的鲜血的刽子手。在中日《马关条约》的谈判过程中,伊藤博文骄傲蛮横,狮子大开口,索赔白银2亿两,要求清政府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岛和澎湖列岛及其附属岛屿。这是伊藤博文对中国的犯罪。

伊藤博文这小子心特别的黑,在《马关条约》签订的时候李鸿章向他下跪祈求看在往日情分上让清朝少赔点款,可是这个伊藤博文完全不顾及往日情分坚决拒绝了李鸿章的要求。

伊藤博文是一个狂热的侵略分子,以他为首的内阁早在1870年就制定了以朝鲜为跳板侵略中国的侵略方针。1895年4月17日,伊藤博文与李鸿章签订了《马关条约》在谈及台湾问题时,伊藤博文要求一个月交割,李鸿章认为“一月之限过促”,要求展限两月,并云“贵国何必急?台湾已是口中之物”,伊藤博文回答道“尚未下咽,饥甚”,一句话,充分暴露了日本帝国主义凶残贪婪的本性。

1909年10月,即日本吞并朝鲜的前一年。26日上午9时,老贼伊藤博文到哈尔滨与俄国财务大臣修订日俄密约,当伊藤博文抵达哈尔滨火车站时,朝鲜烈士安重根突破警戒线,对着伊藤博文连开三枪,榜首发枪弹击中伊藤博文时,他好像未及发觉,仍举步向前。第二发枪弹再次击中,伊藤扑倒。他身边的人赶上前扶掖。第三发枪弹紧随而至。局面登时大乱。

安重根当过猎人,身为抗日义兵久经沙场,是熟练的枪手,又是在那种生死攸关的场合,打出7发子弹的时间不会超过5秒钟。5秒钟震惊日本,震惊世界。因为刺杀者是韩国青年,而被杀者是日本枢密院院长、伯爵、前日本首相、前韩国统监。这次斩首行动是认真筹划的,伊藤博文在劫难逃。

枪声响过,站台上的人都四散逃避,担任警戒的俄国军警猛扑过来,当即将安重根逮捕,并捆绑起来。身着黑西装、外着绅士外套,英俊威武的安重根,开枪之后并没有跑,他站在站台上一动不动,当确认伊藤博文确已倒在他的枪下时,才昂起头,用朝鲜语高呼三声“大韩万岁”。

安重根被哈尔滨的俄国当局引渡给日本驻哈尔滨总领事馆。当第一次审讯时,他就向检察官列举了伊藤博文的15条罪状。1909年11月3日,日本驻哈总领事馆把安重根转送至旅顺,投人关东都督府监狱。在此,安重根受到10次审讯、6次公审,最后被判死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