谓“灰犀牛(The Gray Rhino)事件”,是指在一系列警示信号和迹象之后出现的大概率性危机,诸如房地产泡沫、水资源枯竭和汶川大地震。
灰犀牛生长于非洲草原,是体型仅次于大象的陆地动物。虽然反应迟缓,但一旦被惹怒,在直线奔来、重达两三顿的灰犀牛面前,几乎所有人都会石化掉,危险不言而喻。
早在2006年春,美国“次贷危机”就开始逐步显现,到2007年8月便席卷欧美、日本等主要金融市场。此时,美联储开始向金融体系注入流动性以增加市场信心,美国股市也似乎得以“维稳”。
2008年8月,房利美和房地美股价暴跌,持有“两房”债券的金融机构大面积亏损,美国财政部和美联储被迫接管“两房”。9月15日,华尔街著名投行雷曼兄弟公司申请破产保护,成为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破产案(涉案金额达6390亿美元),并迅速在全球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
2012年3月,雷曼兄弟被迫宣布进入清偿阶段,百年老店关门大吉,“次贷危机”的真正高潮终于来临。
人们对灰犀牛事件的威胁一般如何反应呢?作者将其归纳为五大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否认,人们总是被理想化的良好愿望所绑架,所谓“不至于吧”;随后就是得过且过地混日子,想方设法把问题推给未来。第三个阶段必须要做些回应了,但往往演变成具体对策层面的争论不休。贻误时机后的第四个阶段只能带来恐惧,最后一个阶段自然就是崩溃。
所以真正的危险未必来自突如其来的灾难,可能只是因为我们长久地视而不见,以及随之而来的应对失误。
灰犀牛事件就是人们能预知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