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实验技术和手段的应用是怎么样的?

2025-04-11 01:01:36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实验手段正以空前的程度渗入果树种质资源学的各个方面,使果树种质资源学愈来愈向多学科理论交叉、多种技术和手段应用的边缘学科发展。

在果树种质资源的分类方面,除以传统的分类方法(主要是形态和解剖结构)为基础外,从本世纪70年代中后期,对同工酶、电子显微镜、计算机等新技术和酶谱分类、化学分类、血清分类、孢粉分类、数量分类等新方法的引进和采用,使得果树种质资源的分类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因此,今后果树种质资源的分类正如曲泽洲等(1986)据此推测果树品种资源的分类一样,将向多样化(今后的分类方法更为繁多)、综合化(分类方法相互结合、综合分析)、系统化(对资源进行系统整理、系统分类)和现代化(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如计算机、电镜、分子遗传学等)的方向发展。

在果树种质资源的整理、研究、鉴定和评价以及利用等方面,在主要果树树种及其品种的起源中心、起源时间、基本种的确定等问题的探索性研究中,现代科学理论和先进的实验技术手段也无处不在。在设有农作物种质资源库或圃的世界诸国,都相应应用计算机技术,建立种质数据库计算机管理系统或网络系统,其中以美国农业部Beltsville农业研究中心的GRIN网络系统规模最大,拥有46万份农作物种质信息,包括约5万份的果树品种信息。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建立的我国国家果树种质资源数据库及其计算机管理系统于1990年正式投入运行,1991年通过农业部的验收和鉴定,并录入了包括苹果、梨、桃、葡萄、草莓、山楂、李、杏、核桃、栗、柿、枣等落叶果树在内的19种果树,5000多个品种的11个主要性状16631份次,约30万个数据项。果树种质资源的计算机管理系统或网络系统的建立和完善,使得需要者和利用者可以随时以空前的速度和准确性查询任何一种种质资源的多种信息,从而使果树种质资源的研究进入了以计算机为标志的崭新阶段(杨克钦、马智勇,1992)。此外,在果树种质资源的研究、鉴定和评价中,细胞遗传学、酶学、根际学、生理生化学、生态学及电镜、计算机、染色体显带、核型分析、DNA测序、PCR扩增仪等新知识、现代仪器和先进技术的应用已成趋势,并日渐成熟。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生物工程技术是今后果树种质资源利用的方向。虽然目前及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对种质资源的利用还是以常规的直接利用(实生选种、芽变选种、引种等)和间接利用(杂交育种、诱变育种、染色体倍性育种等)的方式为主,但在不远的将来,随着对种质资源性状的充分研究、鉴定和评价,性状基因的定位、筛选及其基因文库的建立,基因工程技术的成熟和完善,基因人为重组植株和转基因植株的利用将以其高效、准确、稳定、科学及充分符合人类意愿的优越性而成主导。

综上所述,在落叶果树种质资源学诸领域,人类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和很多成就;但存在问题仍很多和很严重。正如Paul J.Fitzgerald在其“种质收集与保存的遗传考榷”一文中指出,“人类在这个领域的工作可以用八个字表述,即成就显著,问题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