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标失败的案例(百分求助)

2025-04-15 23:20:38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竞标失败(2009-03-31 20:38:46)标签:杂谈
什么叫流标?就像流产。

部长叫我负责一个竞标项目,天津某某公司采购某某产品。

第一次负责投标,第一次负责项目。

激动,兴奋,干劲十足,连续四五天都只是睡3、4个小时,连周末都陪进去了。

做标书,准备样品,遇到不少困难,有同事之间的协作问题,有公司自身的机制问题,也有自己经验不足的问题。

在做标书的时候,我发现一疑点,这次招标产品我们公司并没有其生产资质。将情况汇报给了领导,领导说没问题,拿别的产品资质顶替下。我不放心,又跑去开发部询问产品为什么没有申请资质,答案是为了节省申报费用,办理一个新产品的生产资质需要一万多块钱。

因为中国的竞标项目有很多猫腻(潜规则),我以为公司已经打好了公共关系,对于资质的要求甲方可以睁一眼闭一只眼,于是放下这个疑点,继续赶做着标书。

开标的时间是今天13点,

13点30分,我接到天津代理张总的电话,“因为没有某某产品生产资质,我们废标了”

14点15分,我接到我们部长的电话说“因资质问题,我们流标了”

……

既然因为资质问题我们流标,也就是说我们连初试都没有过!标书做的再美,技术再先进,价格再便宜,甲方连看也不会去看一眼,进西餐厅要西装革履,你穿个大褂,就想进去吃牛排?门儿都没有!

产品制造资质是很重要的!我想领导们也很清楚这一点,如果再没有和甲方打好关系的情况下,这种竞标显然就是飞蛾扑火、竹篮打水。别人要的是可乐,你拿着矿泉水的资质跑去有用吗?但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我们部长还要叫我们参与这次毫无意义的竞标?

我们算算这次竞标成本:

做标书花了:600RMB

空运样品:500RMB

样品的改装、LOGO设计:1000RMB

周末的加班费用:***RMB(secret)

加起来也不少啊!拿着些钱去打水漂?老板肯定不会这样去做!这种无效益的投资,任何私企老板都不会去做。部长早知道这种竞标会失败,为什么还要交给我们去做?

原因就只有一个,老板接到竞标消息,传达给部长们,参与竞标。但某些部长在过去为了节省成本(不否认进了私人口袋)而没有给新产品申办制造资质,但又不敢向老板说,于是就硬着头皮将此投标进行下去。在资质上想通过狸猫换太子,蒙混过关。可结果……纸包不住火!纸,能包住火吗?

这次竞标虽然只有几十万,但其战略意义很重要,这次如果中标,以后的后续项目甲方都会顺理成章的交给我们去做。

对于公司来说这次竞标失败损失巨大,同时也暴露出公司高层领导工作作风问题,这样也就牵扯到公司管理机制方面的问题。办事不周密,处事不严谨,谋事不精益!出现问题了,首先想到的是如何推脱而非解决!

对于我来说,无论竞标成功与否,我都是受益者!通过这次负责竞标项目,在锻炼了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外,也发现了自身的很多不足。

小总了一下:

1、做标书前一定要把招标文件吃透,必须得一个字一个字的吃下去!

2、把标书里的各种要求提出来列表,以方便以后的核对!比如 标书的格式、技术要求、封标的章印、资质原件的要求等。

3、必须熟悉了解做标书前准备的得相关资料。

4、发现不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或重大疑点的时候及时向领导汇报。

5、做完标书后,必须仔细核对,不能出现任何错误。

事情过去了,但我们得总结其经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的提升自己、完善自己!通过此次事件,公司肯定也会严抓相关问题,杜绝下次出现同样的错误!这次失败的教训,就是下次成功的基石。

早上老公来电话,我的标没有中,原因是我没有固定的店面,客户凭礼券无处领取礼品;而且玉米油属于新产品,我代理的这个品牌市面上还未出现,难免会让客户误解为拿摊派、摊销的东西送人。
  总之,随便一个理由就可以将你拒之门外。
  痛定思痛,客户提出的问题也不无道理。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大节,“八月十五小过年”,单位走访,家庭串门,谁都想把礼品准备的体体面面,而国人的消费心理,越是名牌越好,所以,下一步,做广告——十分重要!
  市面上看不到的产品,消费者无法与之比较,不知道它的价值几何,常规心理不接受是十分正常的。所以,下一步要往各大超市铺货!
  
  竟标失败,心里非常沮丧,隐约有想哭的感觉。
  坐在沙发上,犹豫着今天是否还出去联系客户,做生意真的很难很难啊。
  不行,我还是要走出去,不能坐以待毙,天上不会掉馅饼。我的产品是健康的、科学的、是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别人的东西能卖出去,我的东西怎么就卖不出去?别人能做成的事情,为什么我就做不成?
  暂时失去一个客户,还有另外一个客户,还有更多的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