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稀动物丹顶鹤的资料?

2025-04-18 19:26:11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丹顶鹤又称仙鹤,是世界珍贵鸟类,如今,丹顶鹤已经成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吉林省和辽宁省盘锦市的省(市)鸟。鹤是我国著名的珍禽,属于涉禽类,鹤形目,鹤科。全世界共有15种鹤。我国共有9种,占一半以上。诸鹤之中,以体形秀丽、鸣声嘹亮、舞步轻盈、白羽黑翎、赤顶鲜艳的丹顶鹤最为名贵。丹顶鹤体长在1.2米以上,全身几乎都是纯白色,只是头顶裸出部分鲜红色及喉、颊和颈部是暗褐色,嘴呈灰绿色,脚呈灰黑色。
丹顶鹤主要产于我国的黑龙江省,西伯利亚东部、朝鲜北部以及日本也有分布。丹顶鹤在我国有两个故乡。每年10月下旬从我国东北成群飞往长江下游一带越冬,第二年3 月下旬又集群飞回故乡去繁殖后代。丹顶鹤栖息于芦苇及其他荒草的沼泽地带,食水生植物的嫩芽、种子、水生昆虫、软体动物和鱼类等。丹顶鹤数量稀少,全世界大概有1200只,我国有670多只,为了保护丹顶鹤,目前,在黑龙江扎龙、吉林向海和江苏盐城建立了保护区。
丹顶鹤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观赏价值,浙江自然博物馆动物陈列厅和标本库房均有陈列和收藏。婷婷玉立的丹顶鹤还作为2003年浙江自然博物馆学生参观年卡的图案,显得高雅别致,一双圆豆般的眼睛,炯炯有神,引人注目。成语“鹤立鸡群”就表示它们另有一种与众不同的美,鹤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早在《诗经 鹤鸣》中就有“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的精彩描述。由于丹顶鹤的寿命可达50—60年,所以自古以来人们把它同松树绘在一起叫做《松鹤图》作为长寿的象征。

回答2:

  丹顶鹤是鹤类中的一种,大型涉禽,体长120~160厘米。颈、脚较长,通体大多白色,头顶鲜红色,喉和颈黑色,耳至头枕白色,脚黑色,站立时颈、尾部飞羽和脚黑色,头顶红色,其余全为白色;飞翔时仅次级和三级飞羽以及颈、脚黑色,其余全白色,特征极明显,极易识别。幼鸟头、颈棕褐色,体羽白色而缀栗色。常成对或成家族群和小群活动。迁徙季节和冬季,常由数个或数十个家族群结成较大的群体。有时集群多达40~50只,甚至100多只。但活动时仍在一定区域内分散成小群或家族群活动。夜间多栖息于四周环水的浅滩上或苇塘边,主要以鱼、虾、水生昆虫、软体动物、蝌蚪、沙蚕、蛤蜊、钉螺以及水生植物的茎、叶、块根、球茎和果实为食。分布于中国东北,蒙古东部,俄罗斯乌苏里江东岸,朝鲜,韩国和日本北海道。
  丹顶鹤 - 外形特征
  丹顶鹤具备鹤类的特征,即三长——嘴长、颈长、腿长。大型涉禽,全长约120厘米。体羽几乎全为纯白色。头顶裸出部分鲜红色;额和眼先微具黑羽;喉、颊和颈大部为暗褐色。次级和三级飞羽黑色,延长弯曲呈弓状。尾羽短、白色。嘴灰绿色,脚灰黑色。
  成鸟除颈部和飞羽后端为黑色外,全身洁白,头顶皮肤裸露,呈鲜红色。传说中的剧毒鹤顶红(也有成鹤顶血)正是此处,但纯属谣传,鹤血是没有毒的,古人所说的“鹤顶红”其实是砒霜,即不纯的三氧化二砷,鹤顶红是古时候对砒霜隐晦的说法。丹顶鹤的尾脂腺被粉(冉羽)。幼鸟体羽棕黄,喙黄色。亚成体羽色黯淡,2岁后头顶裸区红色越发鲜艳。
  丹顶鹤 - 栖息环境
  栖息于开阔平原、沼泽、湖泊、草地、海边滩涂、芦苇、沼泽以及河岸沼泽地带,有时也出现于农田和耕地中,尤其是迁徙季节和冬季。
  丹顶鹤 - 生活习性
  丹顶鹤食物
  主要是浅水的以鱼、虾、水生昆虫、软体动物、蝌蚪及水生植物的叶、茎、块根、球茎、果实等为食。以季节不同而有所变化。
  换羽
  丹顶鹤成鸟每年换羽两次,春季换成夏羽,秋季换成冬羽,属于完全换羽,会暂时失去飞行能力。
  鸣声
  丹顶鹤高亢、宏亮的鸣叫声,与其特殊的发音器官有关。它的颈长,鸣管也长,长达约1米以上,是人类气管长度的五六倍,末端卷成环状,盘曲于胸骨之间,就像西洋乐中的铜管乐器一样,发音时能引起强烈的共鸣,声音可以传到3~5公里以外。
  丹顶鹤鸣声的音调和频率因性别、年龄、行为、环境条件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一般鸣声成串或单一,不仅在起飞时和在空中飞翔的时候鸣叫,而且在地面上取食和栖宿时也在鸣叫。一年四季,几乎每天每时都能听到它的鸣声,但以黎明前后最为频繁。每天在破晓之前,只要有一只率先启鸣,便会有第二只立即应声作答,而后群体中就一连串地彼此呼应,欢闹不止,直至日出。叫声不仅是配偶间和群体成员之间的传情和联络,而且也常用来表示骚动和对危险的警戒,但更重要的则是作为婚偶舞蹈的伴奏曲。[2]
  繁殖期的雄鸟在与雌鸟对鸣时,头部朝天,双翅频频振动,在一个节拍里发出一个高昂悠长的单音,雌鸟的头部也抬向天空,但不振翅,在一个节拍里发出两三个短促尖细的复音。这种“二重唱”不仅是对爱情的表白,也是对企图入侵者的警告,而且还能促使雄鸟和雌鸟性行为的同步,保证繁殖的成功。雏鸟的鸣叫声主要有索取食物,保持联系和也许是出于某种生理需要的使劲鸣叫等3种。1岁龄的幼鸟在离开双亲后,有保卫领地以及无目的的鸣叫。2岁以后则有齐鸣、交尾前的鸣叫。此外还有在召唤起飞和报警时的鸣叫,营巢时的鸣叫等等。
  声音
  丹顶鹤的鸣声非常嘹亮,作为明确领地的信号,也是发情期交流的重要方式。
  迁徙
  入秋后,丹顶鹤从东北繁殖地迁飞南方越冬。只有在日本北海道是当地的留鸟,不进行迁徙,这可能与冬季当地人有组织的投喂食物,食物来源充足有关。
  迁徙时,丹顶鹤总是成群结队迁飞,而且排成“人”字形。“人”字形的角度是110°。更精确的计算还表明“人”字形夹角的一半——即每边与鹤群前进方向的夹角为54°44′8″(与金刚石结晶体的角度相同)
  鹤舞
  每年3月末4月初,当丹顶鹤到达繁殖地后不久,即开始配对和占领巢域,雄鸟和雌鸟彼此通过在巢域内的不断鸣叫来宣布对领域的占有。求偶时也伴随着鸣叫,而且常常是雄鸟嘴尖朝上,昂起头颈,仰向天空,双翅耸立,引吭高歌,发出“呵,呵,呵”的嘹亮声音。雌鸟则高声应和,然后彼此对鸣、跳跃和舞蹈。舞姿也很优美,或伸颈扬头,或曲膝弯腰,或原地踏步,或跳跃空中,有时还叼起小石子或小树枝抛向空中。
  丹顶鹤的舞蹈大多是由几十个、几百个动作的连续变幻,舞蹈的主要动作有伸腰抬头、弯腰、跳跃、跳踢、展翅行走、屈背、鞠躬、衔物等,但姿势、幅度、快慢有所不同。而这些动作及其后续动作,又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如弯腰——伸腰抬头——头急速上下摆动;展翅——伸腰抬头——弯腰;伸腰抬头——弯腰——脚朝下跳跃;展翅弯腰——弯腰行走——颈部和身体呈“八”字形展翅衔物——展翅行走;衔物——跳跃抛物——不变位的体旋转,靠腿力或扇翅做跳跃,弯腰动作等。这些动作大多都有比较明确的目的,例如鞠躬一般表示友好和爱情;全身绷紧的低头敬礼,有表示自身的存在、炫耀、恐吓之意;弯腰和展翅则表示怡然自得、闲适消遣;亮翅有时表示欢快的心情等。

回答3:

丹顶鹤是鹤类中的一种,因头顶有“红肉冠"而得名。是东亚地区所特有的鸟种,因体态优雅、颜色分明,在这一地区的文化中具有吉祥、忠贞、长寿的象征,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也叫仙鹤、白鹤(其实白鹤是另一种鸟类)、鴜鷜,中国古籍文献中对丹顶鹤有许多称谓,如《尔雅翼》中称其为"仙禽",《本草纲目》中称其为"胎禽"。丹顶鹤每年要在繁殖地和越冬地之间进行迁徙,只有在

丹顶鹤(图4)
日本北海道是当地的留鸟,不进行迁徙,这可能与冬季当地人有组织地投喂食物,食物来源充足有关。 迁徙时,丹顶鹤总是成群结队迁飞,而且排成“人”字形。“人”字形的角度是110°。更精确的计算还表明“人”字形夹角的一半——即每边与鹤群前进方向的夹角为54°44′8″(与金刚石结晶体的角度相同)。
  丹顶鹤成鸟每年换羽两次,春季换成夏羽,秋季换成冬羽,属于完全换羽,会暂时失去飞行能力。
丹顶鹤繁殖地在中国的长江下游的江苏盐城、东北平原的松嫩平原(黑龙江扎龙湿地自然保护区、吉林向海自然保护区)和三江平原(黑龙江洪河自然保护区)、在云南也有少量野生种群分布俄罗斯的远东和日本等地。它在中国东南沿海各地及长江下游、朝鲜海湾、日本等地越冬。
  历史上丹顶鹤的分布区比现在要大得多,越冬地更为往南,可至福建、台湾、海南等地。由于这种鸟在文化中的特殊地位,地方志书中一直有着详细的记载,为研究它的分布提供了详实的资料。

回答4:

外形特征   丹顶鹤具备鹤类的特征,即三长——嘴长、颈长、腿长。成鸟除颈部和飞羽后端为黑色外,全身洁白,头顶皮肤裸露,呈鲜红色。传说中的剧毒鹤顶红(也有成鹤顶血)正是此处,但纯属谣传,鹤血是没有毒的,古人所说的“鹤顶红”其实是砒霜,即不纯的三氧化二砷,鹤顶红是古时候对砒霜隐晦的说法。丹顶鹤的尾脂腺被粉(冉羽)。幼鸟体羽棕黄,喙黄色。亚成体羽色黯淡,2岁后头顶裸区红色越发鲜艳。 编辑本段分布   丹顶鹤繁殖地在中国的三江平原的松嫩平原、俄罗斯的远东和日本等地。它在中国东南沿海各地及长江下游、朝鲜海湾、日本等地越冬。历史上丹顶鹤的分布区比现在要大得多,越冬地更为往南,可至福建、台湾、海南等地。由于这种鸟在文化种的特殊地位,地方志书中一直有着详细的记载,为研究它的古代分布提供了翔实的资料。 编辑本段习性   丹顶鹤每年要在繁殖地和越冬地之间进行迁徙,只有在日本北海道是当地的留鸟,不进行迁徙,这可能与冬季当地人有组织的投喂食物,食物来源充足有关。丹顶鹤的栖息地是沼泽和沼泽化的草甸,食物主要是浅水的鱼虾、软体动物和某些植物根茎,以季节不同而有所变化。丹顶鹤成鸟每年换羽两次,春季换成夏羽,秋季换成冬羽,属于完全换羽,会暂时失去飞行能力。丹顶鹤的鸣声非常嘹亮,作为明确领地的信号,也是发情期交流的重要方式。丹顶鹤属于单配制鸟,若无特殊情况可维持一生。每年的繁殖期从3月开始,持续6个月,到9月结束。它们在浅水处或有水湿地上营巢,巢材多是芦苇等禾本科植物。丹顶鹤每年产一窝卵,产卵一般2~4枚。孵卵由雌雄鸟轮流进行,孵化期31~32天。雏鸟属早成雏。

回答5:

丹顶鹤是鹤类中的一种,大型涉禽,体长120~160厘米。颈、脚较长,通体大多白色,头顶鲜红色,喉和颈黑色,耳至头枕白色,脚黑色,站立时颈、尾部飞羽和脚黑色,头顶红色,其余全为白色;飞翔时仅次级和三级飞羽以及颈、脚黑色,其余全白色,特征极明显,极易识别。幼鸟头、颈棕褐色,体羽白色而缀栗色。常成对或成家族群和小群活动。
迁徙季节和冬季,常由数个或数十个家族群结成较大的群体。有时集群多达40~50只,甚至100多只。但活动时仍在一定区域内分散成小群或家族群活动。夜间多栖息于四周环水的浅滩上或苇塘边,主要以鱼、虾、水生昆虫、软体动物、蝌蚪、沙蚕、蛤蜊、钉螺以及水生植物的茎、叶、块根、球茎和果实为食。
分布于中国东北,蒙古东部,俄罗斯乌苏里江东岸,朝鲜,韩国和日本北海道。
丹顶鹤具备鹤类的特征,即三长——嘴长、颈长、腿长。大型涉禽,全长约120厘米。体羽几乎全为纯白色。头顶裸出部分鲜红色;额和眼先微具黑羽;喉、颊和颈大部为暗褐色。次级和三级飞羽黑色,延长弯曲呈弓状。尾羽短、白色。嘴灰绿色,脚灰黑色。

栖息于开阔平原、沼泽、湖泊、草地、海边滩涂、芦苇、沼泽以及河岸沼泽地带,有时也出现于农田和耕地中,尤其是迁徙季节和冬季。
丹顶鹤食物:主要是浅水的以鱼、虾、水生昆虫、软体动物、蝌蚪及水生植物的叶、茎、块根、球茎、果实等为食。以季节不同而有所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