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世纪的西方有这样一种观点:北方的民族之所以强大,是由于寒冷使他们不断地运动,从而造就了坚韧的性格和强健的体魄,所以他们才能征服世界。
这种典型的地理环境论,放在当代并不吃香了。然而在中国帝制史却是存在一种规矩:南方打不过北方。这里说的打不过指的是统一分裂的国家,既最终的结果是北方政权统一南方政权。
当然,在从分裂走向统一的过程里存在反复,比如非常有名的赤壁之战,就是北方政权输了。但这只是政权分裂,诸侯割据时期的一次战争。但是从结果来说,中国古代历史确实在大多数情况下由北方统一南方。
整个帝制史从南方打到北方的大约只有朱元璋,朱元璋是史上唯一北伐成功的皇帝。其影响力之大,在孙中山讨伐清朝的时候,借鉴的都是朱元璋讨伐元朝时候打出的旗号,也从侧面说明了北伐的不易。
但朱元璋其实也是北方人,明朝是北方人领导的一次成功的统一战役。而朱元璋本人建立的政权也非常具有代表性,朱元璋在南方建都,但其实合法传递的政权只到了第二世。建文帝朱允炆,朱棣推翻朱允炆的战役就是从北打到南,朱棣后迁都北京。
这也符合规矩,南方建都的政权要么像宋,军事能力弱到他们自己都汗颜,要么像明,算到朱允炆,其实时间并不长,此后还有洪秀全政权等。那么,为什么历史上的感觉是北方人厉害过南方人,发多少时候是北方政权统一南方政权。
有人说,古代中国的北方比南方发达,所以具有统一的实力。
然而大江南北不过一水之隔,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差异?
难道气候温暖、物产富饶的江南,不是更适合于发展和进步吗?
东汉时期有句谚语:谚语:关西出将。关东出相,那么地理环境对历史真的有那么大的影响吗?地理关键又是如何影响历史发展的呢?
南北的自然环境差异,首先带来的便是人的体格和物产的差异。北方人更加"大块头"。拿唐代举例,李唐皇室有着鲜卑的血统,因而他们追寻的"以肥为美",其实是指以健康甚至是健硕为美。因为北方人体格更健硕,所以他们才会习惯这样的体格,并发展为对美的追求。
而北方气候相对干旱,低矮的灌木和青草逐渐代替了在南方生长的乔木。而与草类相适应的生物,便是牛羊马等食草动物。在地球有生命以来,绝大多数生物们就一直在为了生存而寻找合适的栖息之地。而水草丰美的北方,就成了出产牛羊的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