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相当于公历的四月中旬(4月13-16日),一般持续3至7天。
西双版纳及德宏地区的傣族又称此节日为“尚罕”和“尚键”,两名称均源于梵语,意为周转、变更和转移,指太阳已经在黄道十二宫运转一周开始向新的一年过渡。庆祝活动长达三至七天。第一天叫“网霉”(死的意思)。人们认为这天不吉利,因此不洗头、不理发、不干活。大家去赶摆、赛龙船、放高升。
第二天叫“网脑”(臭的意思)这天被认为不干净,要沐浴、洗头、理发、更衣、洗佛像和佛塔,晚上举行赶摆,放烟火,放孔明灯,把一年中的疾病、灾难和脏东西统统送掉,干干净净进入新的一年。这两天在傣历里,认为是“空日子” 不称在旧年,也不算入新年。第三天是新年元旦,叫“叭网玛”(意为神灵,也是岁首之意)。
传说来历
相传,傣族家乡非常的美丽,人民的生活也非常安逸。突然有一天,来了一个火魔,为非作歹,胡作非为,把傣族家乡变得酷热难耐,寸草不生。人民对它恨得咬牙切齿,一直在寻找时机消灭它。
后来发生了更不可思议的事情,火魔抢了7个漂亮的姑娘。有一个最小的姑娘叫南粽布,想方设法骗得了火魔的宠爱,在傣足日历中的六月的一天陪他喝酒。当火魔喝醉以后,南粽布拼命的吹捧火魔的本领,说他什么都不怕,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由于火魔喝醉了,也是非常的得意,就说,我是什么都不怕,但我就怕一样,怕我自己的头发勒住我自己的脖子。
南粽布趁着火魔鼾声四起睡熟的时候,从火魔的头上拔下来一个长长的头发,用力缠绕在它的脖子上,果然头掉了下来,她非常高兴,以为火魔彻底的死去了,可万万没想到,这颗头滚到哪里哪里就熊熊大火。南粽布大声呼叫,其他的六个姐妹跑了过来,其中有一个情急之下把火魔的头提了起来,突然发现,它的头离开地面火就灭了,一放到地下,又着了起来。
就这样,七个人轮流抱着火魔的头,由于这颗头非常的热,只能不停的往上浇水降温。她们一个人抱一年,一直抱了七个年头火魔才死去。
七姐妹为民除害,为了纪念她们勇敢和勇于奉献精神每年的傣历六月都要举办泼水节。年轻人放鞭炮、载歌载舞、赛龙舟,热闹三四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泼水节
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也是云南少数民族中影响面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相当于公历的四月中旬(4月13-16日),一般持续3至7天。第一天傣语叫“麦日”,与农历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语叫“恼日”(空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网玛”,意为岁首,人们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最欢乐的日子。
资料来源:http://baike.baidu.com/subview/6229/10660218.htm#4
4月15日。西双版纳的泼水节在几月举行?
西双版纳泼水节每年4月举行。
西双版纳的泼水节实际上是傣族新年,也是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狂欢节从4月13日到15日几乎持续三四天,届时全市将放假七天庆祝节日。泼水是这个节日的亮点。泼水节的高潮是在4月15日。参与泼水的人特别多,几乎全程开启泼水模式。哪里都能弄到水,有点世界大战的味道。
泼水节的热闹,只有你亲自参与,才知道有多疯狂。场面混乱壮观。每个人都露出幸福的笑容,眼睛快速搜索着目标,然后一桶桶的水从头浇到脚,但每个人即使全身湿透也一样开心,因为水溅得越多,得到的祝福就越多。
除了泼水,西双版纳泼水节还有许多其他庆祝活动,成千上万的人燃放孔明灯笼,争相摆放,划龙舟,放水灯祈祷...场面壮观美丽,这些活动基本围绕泼水广场、高庄西双景、澜沧江观景台三个地方展开,值得游客体验。
泼水节也称宋干节,4月13日至4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