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艺术的原型来源于生活,舞蹈作品、舞蹈形象的产生都是从生活当中来的。舞蹈形象的塑造也是为了再现生活、反映生活。舞蹈创作者和表演者只有经常性的深入到火热的现实生活中认真细致的观察生活,观察人物的心理情感状态及外在的表现,并对这些来自生活的素材进行理性的分析揣摩,全身心的深入地进行体验和感受,并把这些切身体会和活的感受化入到舞蹈及人物情感之中去,才有可能创作出和表演出打动人心的成功作品。因此在舞蹈教学中将丰富的生活体验与舞蹈训练、表演结合起来,对于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如当学生看见随风飘拂的柳条,就启发他们想象柳条就像翩翩起舞的仙女;看见牵牛花,就联想正在滴滴答答吹响的小军号;看到的春雨,就想到小草破土而出的嫩芽……通过这样的想象后,学生对舞蹈作品的情感与意境有了更深刻、更生动的领悟和体验,将对作品中具体形象的联想和自己的情感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自己的舞蹈动作更富表现力。
挖掘原生态民间舞蹈艺术
任何艺术精品都是从民族文化厚土中生发,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任何艺术精品都是踏着时代节律生成,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和鲜明的时代审美特征;任何艺术精品都是广采博纳、吸收融汇、发展创新又独具个性;任何艺术精品都是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和欢迎,雅俗共赏的;任何艺术精品都是能够经受时光的磨砺与考验,历时久远而光彩依旧的。中国的民族民间舞蹈种类繁多,要想在有限的时间里全部学完是不可能的。注重本地区民间舞教学,保证足够课时,将其学好学透。再选择性地学习其他具有代表意义的民族民间舞蹈,可以不过于追求纵深教学,经掌握其正确的风格特点和体态动律为目的。着力于把民间舞搬上艺术舞台又能更加浓烈地突出它的原始乡土气息和生命活力,在不失本源特色的前提下,同样广泛吸收其他地区、其他艺术门类、其他舞蹈品种的丰富营养,以我为主地融会贯通,提高了自身的艺术表现力和塑造人物形象、表达思想感情、反映时代风貌的能力。
舞蹈是培养创造美的能力,而不是单纯模仿美,更不是模仿别人心中的美,应当在开发学生舞蹈技术、技巧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综合的舞蹈文化素质,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洞察力,身心合一地去表现舞蹈,养成学生参与和不断探索舞蹈的学习观,丰富学生的舞蹈知识和操作能力。舞蹈表演专业教育不但应注重学生舞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培养,而且要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使之成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把自己的舞蹈融化在音乐中的共同体验
胆大心细上台不要怯场
多去品析名家经典与大赛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