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刘邦他更想要自己的江山继续下去,而不是为了这个戚夫人导致他打下来的大汉因为兄弟斗争而覆灭。
刘邦影视形象(图片来源 百度)
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刘邦去世,吕雉以太后的身份临朝称制独揽大权,宠妃戚夫人做成“人彘”,毒死了赵王刘如意。其实以刘邦的精明对于自己死后戚夫人的下场多多少少都是知道的,他有办法能戚夫人,只不过和大汉的江山相比,一个女子的生死荣辱对于他来说太微不足道了。其实对于吕雉这种堪称帝王枭雄的女子来说,并不太在乎刘邦爱谁,受刘邦宠幸的女人多了,有名号的就达8人,也没看吕雉挨个去报复,为什么偏偏对戚夫人那么狠?根子出在刘邦想改立太子上。
戚夫人影视人物形象(图片来源 百度)
刘如意没当上太子,刘邦就没招保全戚夫人母子了么?当然不是。首先最直接的一个办法杀吕雉,恨戚夫人的只是吕雉,以刘盈仁厚的性子是不会去对付自己的弟弟,事实上后来吕雉要杀刘如意,正是在刘盈出面保护下才没第一时间得手,但刘邦不能这么做,因为初建的大汉朝需要吕雉这个强权人物保驾护航。当时刘姓皇族要么不堪大用,要么年幼无知,刘邦怎么可能放心让他们独自面对开国的骄兵悍将们,皇权旁落的风险太高了,而在刘邦的政治集团中除了刘邦自己,只有吕雉能压服所有人,所以她不能死。
吕雉的影视形象(图片来源 百度)
从刘邦给刘如意分配的封地来说,刘邦就没想着让刘如意有很大的权利,刘邦给刘如意的是赵国,这个赵国只是一个缩小版,领土仅有邯郸、易阳、柏人、襄国四个县,人口不到35万,最重要的是离长安很近,完全处在西汉朝廷官军的威慑之下,刘如意毫无反抗之力。刘邦这么安排实际上就是害怕出现戚夫人母子与吕雉军事对抗的局面出现,分裂大汉朝。
刘邦更换太子失败时就知道戚夫人母子死定了,所以当时他给戚夫人留了句话“吕后真是你的主人了”。但是戚夫人自己还在作死,这个就怨不得别人了。
因为刘邦他更想要自己的江山继续下去,而不是为了这个戚夫人导致他打下来的大汉因为兄弟斗争而覆灭。
刘邦影视形象(图片来源 百度)
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刘邦去世,吕雉以太后的身份临朝称制独揽大权,宠妃戚夫人做成“人彘”,毒死了赵王刘如意。其实以刘邦的精明对于自己死后戚夫人的下场多多少少都是知道的,他有办法能戚夫人,只不过和大汉的江山相比,一个女子的生死荣辱对于他来说太微不足道了。其实对于吕雉这种堪称帝王枭雄的女子来说,并不太在乎刘邦爱谁,受刘邦宠幸的女人多了,有名号的就达8人,也没看吕雉挨个去报复,为什么偏偏对戚夫人那么狠?根子出在刘邦想改立太子上。
戚夫人影视人物形象(图片来源 百度)
刘如意没当上太子,刘邦就没招保全戚夫人母子了么?当然不是。首先最直接的一个办法杀吕雉,恨戚夫人的只是吕雉,以刘盈仁厚的性子是不会去对付自己的弟弟,事实上后来吕雉要杀刘如意,正是在刘盈出面保护下才没第一时间得手,但刘邦不能这么做,因为初建的大汉朝需要吕雉这个强权人物保驾护航。当时刘姓皇族要么不堪大用,要么年幼无知,刘邦怎么可能放心让他们独自面对开国的骄兵悍将们,皇权旁落的风险太高了,而在刘邦的政治集团中除了刘邦自己,只有吕雉能压服所有人,所以她不能死。
吕雉的影视形象(图片来源 百度)
从刘邦给刘如意分配的封地来说,刘邦就没想着让刘如意有很大的权利,刘邦给刘如意的是赵国,这个赵国只是一个缩小版,领土仅有邯郸、易阳、柏人、襄国四个县,人口不到35万,最重要的是离长安很近,完全处在西汉朝廷官军的威慑之下,刘如意毫无反抗之力。刘邦这么安排实际上就是害怕出现戚夫人母子与吕雉军事对抗的局面出现,分裂大汉朝。
刘邦更换太子失败时就知道戚夫人母子死定了,所以当时他给戚夫人留了句话“吕后真是你的主人了”。但是戚夫人自己还在作死,这个就怨不得别人了。
其实刘邦有给戚夫人活路,只是戚夫人没有珍惜罢了。刘邦死了,戚夫人要在吕后手底下讨生活,还不懂收敛一下,最后还把自己的儿子搭上了。
戚夫人其实不是很聪明,刘邦死了,她就应该安安分分的,自己的儿子年幼,当不了她的靠山的,可她偏要作妖,吕后哪里容得了她。刘邦死了戚夫人就进了冷宫,其实本来进了冷宫安分守己,不要再生事,可能还有一条活路。可是戚夫人编歌来讽刺吕后,还说自己的儿子是王爷,这句话刺激到了吕后,吕后一直想要除掉刘如意。
刘邦知道吕后容不下戚夫人母子,于是把老臣周昌安排在刘如意身边。有周昌在,吕后不好动手。于是吕后找了一个理由把周昌召回了京,再让赵王进京。赵王不知道这是吕后的陷阱,就这么跳进去了,回到京城自然就被吕后给杀了。
赵王死了,戚夫人才算是真正的失去了靠山。此时吕后再一声令下,戚夫人是无论如何都反抗不了的。其实戚夫人一开始就应该把姿态放低,而不是蛊惑刘邦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引得吕后记恨。就算后来进了冷宫也可以先沉住气,让自己的儿子先强大起来,而不是编歌让赵王成为吕后的眼中钉。
刘邦其实给戚夫人留了后路的,只是她不懂得,所以才会失去了性命。一个没有背景的女人也妄想跟吕后争,这不是自寻死路吗。
后路这个东西呢你也说不清,因为古代帝王的心思你也揣摩不透。有可能刘邦之前比较喜欢戚夫人,但是之后他改变了他的想法,因为他之前有立戚夫人的孩子当太子的想法,但是最后被大臣集体反对他放弃了,所以在临死之际他有可能会觉得刘盈才是最适合的皇位继承者,他怕留了后路以后戚夫人的儿子会打败刘盈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