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是什么?

和平为何为和平,为什么人类要争夺呢、大家好好相处不行嘛,
2025-04-06 13:55:52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和平通常指没有战争或没有其它敌视暴力行为的状态,也用来形容人的不激动或安静。通常,维持国家关系之间的和平状态是多数人或组织的企盼,尤其是类似联合国这类国际组织。和平可以是自发性的,政治鼓动者可以避免过于激动;和平也可以是强制性的,例如用强制手段抑止那些引起骚乱之人的行为。

  《和平是什么?》是日本作者滨田桂子写的一本书。

  本书简介:

  “和平,可能是这样的:不打仗,不扔炸弹,不破坏房屋和城镇……饿了,谁都能有饭吃;学习,还能和朋友在一起……”通过生育经验深感生命之珍贵和生活之美好的著名绘本作家用幼儿生活中的场景讲述真正的和平概念。“祈愿和平 中韩日三国共创绘本”系列带着让孩子们生活在一个没有战争的和平世界里的愿望,中韩日三国作家和出版社共同策划,共同出版。

  作者介绍:

  滨田桂子(HAMADA, Keiko)

  1947年生于日本埼玉县,从小喜爱画画和阅读,梦想成为绘本作家。毕业于桑泽设计设计研究所,在田中一光设计工作室工作五年后,专心抚育子女。在经历过生育的过程中,确切感受到生命之宝贵,开始以绘本表现生命之珍贵和生活之美好,在日本发表多部绘本作品,也从事小学语言教科书的插图工作。曾任日本儿童出版美术家联盟理事长,现任桑泽设计研究所讲师,也到全国各地图书馆、学校等地进行有关绘本的演讲。主要作品有《宝宝出生的日子》《爸爸,一起玩吧》《妈妈,一起玩吧》《我的不可爱的妹妹》等。作为“祈愿和平 中韩日共创绘本”系列的发起人之一,2005年第一次访问中国上海。

  

回答2:

  和平通常指没有战争或没有其它敌视暴力行为的状态,也用来形容人的不激动或安静。通常,维持国家关系之间的和平状态是多数人或组织的企盼,尤其是类似联合国这类国际组织。和平可以是自发性的,政治鼓动者可以避免过于激动;和平也可以是强制性的,例如用强制手段抑止那些引起骚乱之人的行为。

  引证解释:
  1. 政局安定,没有战乱
  《易·咸》:“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
  《史记·秦始皇本纪》:“今皇帝并一海内,以为郡县,天下和平。”
  《汉书·王商传》:“今政治和平,世无兵革。”
  老舍《四世同堂》二七:“中国人是喜欢和平的。”
  2. 温和;和顺
  《荀子·君道》:“血气和平,志意广大。”
  唐韩愈《与祠部陆员外书》:“其为人温良诚信……和平而有立。”
  宋曾巩《洪渥传》:“为人和平,与人游,初不甚欢,久而有味。”
  沙汀 《还乡记》七:“﹝冯大生﹞外表和平老实,一惹毛了,气性可并不小。”
  3. 和谐;和睦
  汉焦赣《易林·蒙之小畜》:“阴阳顺叙,以成和平。”
  《魏书·高宗纪》:“上下和平,民无怨谤。”
  清吴伟业《赠文园公》诗:“君臣朋友尽和平,四海熙熙致清晏。”
  4. 谓乐声平和,和顺
  《国语·周语下》:“夫有和平之声,则有蕃殖之财。”
  唐韩愈《荆潭唱和诗序》:“夫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之声要妙。”
  《老残游记》第十回:“凡箜篌所奏,无和平之音。”
  5. 平静安定
  郁达夫《迷羊》:“我的稍稍恢复了一点和平的心里,这时候又起起波浪来了。”
  巴金《春》八:“海臣正和平地酣睡着。”
  6. 谓乐声平和,和顺
  《国语·周语下》:“夫有龢平之声,则有蕃殖之财。”

回答3:

和平通常指战争之间或没有其它敌视暴力行为的状态,也用来形容人的不激动或安静。和平可以是自发性的,政治鼓动者可以避免过于激动;和平也可以是强制性的。

回答4:

没有战争就是和平。人类的争夺都是为了自己国家的利益或者争权、争霸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