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百分之百准确,多退少补。
对于金额比较高的,或量少、大件产品用这种形式处理这些差异。还有在JIT采购中,也要求供应商订单多少,送多少。批量生产方式下,会采购第三种。
2. 在比较大的范围内,按实际到货量收。
这种方式适合于初级原材料,例如在农产品采购中,煤炭、矿石,甚至钢材采购都多用这种类型。买50吨煤炭。供应商拉来45吨,可能是因为运输中的损耗,或是别的原因,一般的处理方式是照实收,照实付款。在供应商强势的情况下,卖方也有可能在合同中提出这种方式。
3. 规定小范围差异。
一般在许多机械、电子材料中采用这种方式。在生产线上是不可以缺料的,所以订单会规定差异只能正的,不能是负的。
4. 按实际数量收货,按订单数量付款。多余的物料并入下次订单。
这种方法常用于长期交易中。这会节省一些逆向物流的费用,但会增加采购内部的库存成本。在批量生产方式的条件下,深入到供应商的生产方式,当采购下一个1000个的订单,供应商不太可能只做1000个,万一在制作过程中有不合格品产生,及运输中的损耗、破碎,或来料检验中的不合格等,会给采购方照成缺料的风险。因而采购鼓励供应商比订单量多生产一些,希望多送一些,以保障生产。再有,有些物料在批量生产中会有系统性误差,例如,尺寸的偏大或偏小,但都在误差容许范围内。但不同批次混合在一起,上次的偏大和这次的偏小在一起,对生产线的质量工艺管控并非好事。5.
按实际数量收货,按订单数量付款。多余的物料留下。这种方式处理简单。对采购方有利。在物料价值不高,采购方处于强势时,会有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