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那些要手机号看电影的怎么收费啊他说的是真的吗?

能破解了吗?谢谢了我就五分了全给了呵呵!见笑了啊!
2025-04-05 14:34:45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千万不要上当。那些SP大多是骗子。

  SP,就是英文ServiceProvider的缩写,从字面意思看就是服务提供商,也就是移动增值服务提供商。在移动互联网市场价值链中,SP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据了解,此次中国移动出台的整治内容包括:新订购中国移动增值服务的客户将可免费试用一个月,并将收到两次提醒确认,第一次在订购服务时,第二次在免费试用期结束时。用户每月20日及之前订购的移动增值服务,免收当月信息费;每月20日之后订购的移动增值服务,免收当月及次月信息费。
  此前,中国移动仅在订购服务时发送一次提醒确认信息,订购的移动增值服务可免费试用3至11天。
  此外,中国移动还将对现有月订户进行提醒:中国移动计划在今年8月至9月期间,通过各省级分公司向已订购短信、彩信、WAP门户类业务的客户发送提醒短信,告知客户已订购的移动增值业务种类及资费情况。对于未回复短信提醒并确认订制的移动增值服务用户,中国移动的部分省级分公司已开始终止收取这部分用户的月信息费,其他省级分公司预计也将宣布各自的相应举措。另外,中国移动各省级分公司将清理四个月内无活动的WAP类门户业务沉默客户,及月下行短信不超过3条的短信订制客户。
  中国移动方面明确表示,对移动增值服务的业务流程进行了调整,其目的在于解决当前的一系列问题,包括降低客户投诉率、提高客户满意度,以及促进移动增值服务产业的健康发展。
  据悉,除了移动的铁腕新政,中国联通也出台了新政策,将所有按条收费短信用户转换为包月用户,但并不需要用户主动确认,该政策预计将在本月执行。

  黑心SP重重陷阱
  1、强制陷阱
  一些违规SP为了牟取暴利,在不征得用户同意的情况下,就强行开通业务或者超标准扣钱。譬如,时下有一些SP利用网站作为平台注册业务,但却没有确认这一环节,只要用户输入手机号,就默认订制了相应增值业务,然后就会收取相关信息费;也有些违规SP给用户发短信,称其订制了某项服务,如果要取消就要发送××到××号码,但是一般情况下,很多用户会不予理睬,也就等于默认订制了该项服务。不过,经过移动以及联手其他部门的惩治,目前这类强制订制的恶意行径已经大为减少。
  2、回复陷阱
  相信我们之中的很多人都曾收到过这样的短信:“最近好吗,好久没有联系,我换手机号码了,记得保持联系哦。”或者“您的朋友在×声讯平台给您留言,请拨打××××××,听取给您的留言。”
  一般这个时候,出于礼貌,我们往往会回复,并询问这位貌似很久不见的朋友到底是谁,或者拨打声讯电话听取“朋友”留言。
  殊不知,这正是中了不法奸商的圈套。
  如果我们回复这样的短信,这些非法SP就会立即回复你,称你订制了什么服务,每月要收多少钱等等。而这时发现上当的消费者要再退订这些服务时,则往往非常困难,甚至遭遇连环订制。而声讯电话,则往往会收取消费者高额的咨询费。
  除了短信等,也有一种伎俩,就是拨打消费者电话,并马上挂断,而一旦消费者回电,就会产生高额话费。最近有人收到0941或0951开头的未接来电,一回电就扣500元。据悉,0941或0951开头的电话号码是一种加值型付费电话,一旦通话,话费就暴涨。
  3、免费陷阱
  我们可能经常会收到这样的咨询,称发送××,就可以免费订制相应的服务。一般,一些消费者会信以为真,但是最后结果往往并没有享受到“免费的午餐”。
  一些SP一开始会给用户提供免费服务,如新闻资讯、股市行情、天气预报、图片铃声下载等,承诺一定的免费期,但是之后如要取消应该按照什么程序操作,否则收费,或者根本就不明确告诉免费期限,最终用户往往疏于取消,就被确定订制收费了。
  4、退订陷阱
  订制容易退订难!这也许是许多消费者都遇到过的问题。
  要想保证高额利润,SP们除了用各种方法吸引新客户,还会想方设法保住老用户,因此有些SP在退订程序设置上煞费苦心。
  有些用户会发现,要是订制某些SP提供的业务很容易,步骤简单清晰,发个代码或者打个电话马上成功,可是如果有一天用户不想用该服务了,发送取消代码或者打电话过去要求退订,服务中心不是忙就是电话占线,退订过程非常复杂,更有甚者,有些SP要求上门退订。而且,就算退订成功,用户也会被告知下月才能生效,本月已收取的费用当然也不会退给用户。

  如何维权
  事实上,除去上述这些陷阱,SP们给消费者设下的众多陷阱真是防不胜防,而消费者要怎么做才能保障自己的切身利益?
  首先,常查资费。用户要改变自己不关心资费详单的习惯,要经常查询话费。一旦发现有不合理费用产生,就要详细了解,是不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订制了某些服务,从而被收取了费用。
  其次,除了关心自己的话费单,用户在收到免费信息,促销优惠,或者陌生人的问候时,都要谨慎处理。看一看是服务号码还是普通手机号码,一旦是服务号码,往往就是陷阱;此外,在一些网站注册时,也要注意,一定要看清楚具体条款,不要随便输入手机号;申请业务时,也务必完全了解资费情况和退订程序,没有透露资费细节和退订步骤的,一般不要申请。
  当然,如果我们还是不幸“中招”,要学会投诉。如果发现自己莫名其妙的订制了某些SP的服务,被多扣了钱,要向运营商或者消协投诉。对于不需要的业务,选择退订或者全部退订此业务,也可以打电话到运营商客服中心要求全部退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