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磁铁会有磁性?

2025-04-09 15:50:04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磁铁会有磁性的原理:
磁铁吸铁由磁铁的特性决定的 如果按原子电流解释就是电流产生的磁场磁化别的物体 磁化物体产生电场 电场互相作用产生力的作用 。
物质大都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又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在原子内部,电子不停地自转,并绕原子核旋转。电子的这两种运动都会产生磁性。但是在大多数物质中,电子运动的方向各不相同、杂乱无章,磁效应相互抵消。因此,大多数物质在正常情况下,并不呈现磁性。

铁、钴、镍或铁氧体等铁磁类物质有所不同,它内部的电子自旋可以在小范围内自发地排列起来,形成一个自发磁化区,这种自发磁化区就叫磁畴。铁磁类物质磁化后,内部的磁畴整整齐齐、方向一致地排列起来,使磁性加强,就构成磁铁了。磁铁的吸铁过程就是对铁块的磁化过程,磁化了的铁块和磁铁不同极性间产生吸引力,铁块就牢牢地与磁铁“粘”在一起了。我们就说磁铁有磁性了。实验证明,磁铁烧红后,它就失去了磁性。这是什么道理呢?
要想把这个道理说清楚,首先要知道,铁磁性材料为什么会有磁性?
从物质构成来讲,一切物质都是由它的分子组成的。分子又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又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而电子在不停地自转和绕原子核旋转,电子的这两种运动都会产生磁性。但是,由于它们运动的方向各自不同、杂乱无章,使物质内部的磁效应相互抵消。因此,物质在正常情况下,并不呈现磁性。
但是,在外界的磁场作用下,铁、镍、钴铁磁材料内部本来各自运动的电子,一个个好像训练有素的战士一样,听到"立正--向右看齐"的口令,就唰地一下排得整整齐齐,这时,电子旋转运动产生的磁效应,与外界磁场方向一致,这些物质就呈现出磁性。而铜、铝、铅等等非铁磁材料中的电子,尽管外加再强的磁场,却好像一群不听话的顽皮孩子,不肯听从"口令"而"整齐列队",仍然自由自在地在杂乱运动着,所以也就没有磁性。
磁铁之所以能吸引铁钉,就是因为具有磁性的磁铁在靠近铁钉时,磁铁的磁场使铁钉磁化,相互间产生吸引力,铁钉就牢牢地与磁铁"粘"在一起了。
但是,当磁铁和磁石的温度升高时,它们内部的分子热运动越来越快。于是,越来越多的电子不肯听从"列队"的"口令"了。当温度升高到某个数值时,剧烈的分子热运动,终于完全破坏了电子运动的方向的规律性,磁铁的磁性也就消失了。金属学家把磁铁和磁石完全消失磁性的温度称为"居里温度"。钢铁的居里温度是770℃。
现在,你该知道,烧得通红的磁铁为什么吸不牢铁钉的道理了。因为烧得通红的磁铁,一般温度已超过800℃。当然,在温度下降后,我们如果重新给磁铁充磁,它还是能重新"工作"起来的。

回答2:

回答3:

他会产生很强的磁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