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新概念、新运算时,老师们总是通过已有知识自然而然过渡到新知识,水到渠成,亦即所谓“温故而知新”。因此说,数学是一门能自学的学科,自学成才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数学家华罗庚。
我们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解,不光是学习新知识,更重要的是潜移默化老师的那种数学思维习惯,逐渐地培养起自己对数学的一种悟性。我去佛山一中开家长会时,一中校长的一番话使我感触良多。他说:我是教物理的,学生物理学得好,不是我教出来的,而是他们自己悟出来的。当然,校长是谦虚的,但他说明了一个道理,学生不能被动地学习,而应主动地学习。一个班里几十个学生,同一个老师教,差异那么大,这就是学习主动性问题了。
自学能力越强,悟性就越高。随着年龄的增长,同学们的依赖性应不断减弱,而自学能力则应不断增强。因此,要养成预习的习惯。在老师讲新课前,能不能运用自己所学过的已掌握的旧知识去预习新课,结合新课中的新规定去分析、理解新的学习内容。由于数学知识的无矛盾性,你所学过的数学知识永远都是有用的,都是正确的,数学的进一步学习只是加深拓广而已。因此,以前的数学学得扎实,就为以后的进取奠定了基础,就不难自学新课。同时,在预习新课时,碰到什么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带着问题去听老师讲解新课,收获之大是不言而喻的。有些同学为什么听老师讲新课时总有一种似懂非懂的感觉,或者是“一听就懂、一做就错”,就是因为没有预习,没有带着问题学,没有将“要我学”真正变为“我要学”,力求把知识变为自己的。学来学去,知识还是别人的。检验数学学得好不好的标准就是会不会解题。听懂并记忆有关的定义、法则、公式、定理,只是学好数学的必要条件,能独立解题、解对题才是学好数学的标志。
数学要想去学好,
多动大脑勤思考,
基础知识学得牢,
举一反三有妙招,
课堂老师未讲到,
倍加奋进显成效,
公式定理记得妙,
灵活运用靠大脑,
枕上厕上能想到,
数学一定能学好,
数学之家谷超豪,
高科技奖上头条,
后天努力有成效,
数学难题等你了!
学好数学,首先上课要认真听课,思维跟着老师走,下来积极完成课后作业,又不懂的及时问老师和同学,重难点知识可以多做题巩固。
学好数学要多做题,还要多思考,特别是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在哲学上,有“量变导致质变”之说,如果学数学不做大量的题型,那么根本不可能提高的,因为在做题的过程,各种各样考察公式和原理掌握程度的题型都会遇到,到考试的时候,就会迎刃而解了,并且,多做题能提高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学理科和文科的本会区别就是理科要求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文科重在死记硬背。只要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提高,数学的成绩也会相应提高的。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基础是大脑聪明灵活,如果大脑反应迟钝根本不可能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学习理工科是很好的,如果理工科能考高分,那么大脑的逻辑思维能力肯定是很强的,就能自学任何一门学科。提高大脑反应能力也可以借助一些训练大脑的工具软件,比如jint的全脑速读记忆训练工具安装于电脑手机上都可以随时训练自己的大脑反应能力,还同时提高了阅读、记忆和注意等能力。这些也是提高逻辑思维能力的一些辅助,或者是便捷灵巧的方法吧。学习物理和数学要求大脑有很好的想象力,有些东西是抽象的,要充分发挥左右脑的功能,开动大脑马力,大脑是越用越灵活的。这样,才能让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发挥到极致和最好。